根据最新报告,银行未做好应对下一次金融危机的准备 在全球经济逐步复苏的背景下,金融机构的稳健性再度引发关注。近日,位于布鲁塞尔的非政府组织“金融观察”(Finance Watch)发布了一份重要的报告,警告欧洲的银行系统在面对潜在的新一轮金融危机时存在明显的脆弱性。这份报告聚焦于过去金融危机的教训,提醒政策制定者采取紧急措施,以加强银行的抵御能力。 报告中指出,虽然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许多监管框架和规定得到了改进,但遗憾的是,这些教训似乎在时间的洗礼中逐渐淡忘。金融观察团队在报告发布会上强调,特别是在全球合作逐渐被竞争所取代的当下,政策制定者亟需重新审视银行的资本要求与流动性标准。 自从巴塞尔协议III在金融危机后问世以来,推动银行业恢复健康的努力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效。
金融观察对巴塞尔协议III的批评显示出当今金融体系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尤其是在欧洲,许多国家在执行这些规定时显得犹豫不决。 在报告中,金融观察指出,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银行在应对危机时的反应表现出了令人担忧的灵活性。在疫情期间,监管机构鼓励银行使用资本缓冲,以支持经济复苏。这一政策的实施暴露出了当前资本缓冲使用的模糊性和复杂性,使许多银行在实践中不知所措。 该组织的高级研究和宣传顾问克里斯蒂安·M·施蒂夫穆勒(Christian M. Stiefmüller)指出:“近期发生的瑞士信贷(Crédit Suisse)崩溃和美国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的系列银行倒闭事件未能引起足够的警觉。”他建议,政策制定者应当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以避免可能的监管崩溃。
为应对目前的局面,金融观察呼吁欧洲各国的政策制定者,尤其是欧盟的决策者,需重拾对巴塞尔过程的承诺,并主动与美国等合作伙伴展开对话,以防止出现监管“底线竞争”的现象。报告中的关键提议之一是简化规则,以确保全球范围内国际活跃银行的公平竞争环境。 尽管金融观察的呼声愈加激烈,但却遭到了部分机构的强烈反对。例如,美国联邦储备局(Federal Reserve)近期在面对行业压力时,已将原本计划内对大型银行资本要求的19%的增加幅度调低至9%。在欧盟,前意大利总理马里奥·德拉吉(Mario Draghi)的一份报告也指出,欧盟对巴塞尔框架的应用显得过于严格,可能阻碍金融机构的成长与竞争。 与此同时,金融观察对于当前巴塞尔框架中存在的缺陷进行深入剖析。
比如,报告中提到,巴塞尔III框架判断“国际活跃”银行的标准模糊不清,缺乏明确的界定。这不仅导致了资金要求的灰色地带,还可能削弱整体金融稳定的效果。此外,许多银行在评估风险时利用内部模型的灵活性,也可能与巴塞尔框架的初衷相悖。 在这种情况下,金融观察呼吁政策制定者必须采取果断的行动,确保银行体系在未来的金融危机中具备足够的弹性和抗压能力。这不仅关系到金融机构本身的生死存亡,更关乎整个经济体的整体健康。 随着欧洲各国面临经济增长放缓的挑战,进一步的监管放松似乎更加受到青睐。
然而,金融观察对这种做法表示强烈质疑,认为在短期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放松监管无疑会为未来的金融风暴埋下伏笔。 对金融体系的强有力监管是一项长远且艰巨的任务,需要政策制定者、监管机构及金融机构之间的密切合作。有效的金融监管应当能够在保证市场活力的同时,有效防止风险的积累与扩散。 展望未来,金融观察的报告无疑为政策制定者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对于银行业而言,恢复民众对其信任的同时,也需提升其风险管控能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潜在的风险挑战。 在此背景下,只有重新审视和加强银行监管,欧盟才能确保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
这不仅关乎金融机构的命运,更是保护普通民众和投资者经济利益的必由之路。因此,面对下一次可能的金融危机,稳健而有效的银行监管显得愈发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