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向全球制药巨头发出降价警告,欧洲制药企业的股票应声下跌,市场情绪迅速变得谨慎起来。这一市场变化背后,不仅反映了美国总统对药品价格持续高企问题的强烈关注,同时也揭示了全球制药产业正面临的复杂挑战。特朗普此次行动不仅是其几个月前签署的旨在降低药品价格的行政命令的延续,更是在美欧贸易紧张局势下,对欧洲药厂的一次重要震荡。特朗普向涉事的17家主要制药公司发送信函,敦促他们在美国医疗补助项目——针对低收入群体的政府医疗项目中,提供“最惠国”价格,并确保新上市药品也能享受类似优惠。这一要求若被严格执行,势必动摇欧洲制药企业在美国市场的利润结构。欧洲知名药企如赛诺菲(Sanofi),阿斯利康(AstraZeneca),葛兰素史克(GSK),默克KGaA及诺和诺德(Novo Nordisk)等公司股价纷纷出现1%至4%的下跌。
特别是诺和诺德的股价表现尤为惨淡,本周已经经历了28%的暴跌,市值蒸发约700亿美元。诺和诺德此次跌幅主要源于其明星减肥药Wegovy发布利润警告及更换CEO所带来的负面市场预期。尽管随后有报道称美国可能在政府医疗保险计划Medicare和Medicaid下试点涵盖减肥药,部分缓解市场担忧,但这仍未能完全止住股票持续下滑的趋势。同时,竞争对手艾尔莉莉(Eli Lilly)的股票在美国盘前时段反而上涨近2%,显示市场对不同厂商因政策影响而出现分化。受此影响,欧洲医疗保健指数整体下跌0.7%,跌至自四月份以来的新低。此次特朗普对药价的强力干预,也加剧了制药行业原本因美国-欧盟贸易协定可能带来的新关税负担的担忧。
分析人士预计,关税引发的额外成本可能高达每年190亿美元,这对于全球供应链和定价策略都提出了挑战。美国制药企业如辉瑞、强生、艾尔莉莉及默克等同样收到了来自白宫的信函,要求降低药品价格。尽管这些美国本土巨头的股价仅是轻微下跌,但整体市场因不确定性而表现趋于谨慎。OCBC投资策略董事总经理Vasu Menon表示,特朗普这一指令将使制药行业处于防御状态,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由于担忧未来可能面临更严厉的进口关税,整个行业的风险感显著上升。就目前而言,药企是否能全面履行总统的降价要求仍存疑问。
BMO资本市场分析师Evan Seigerman指出,特朗普的政策在法律层面面临诸多挑战,实际执行的难度较大。行业专家和游说团体也普遍认为,制药公司不太可能完全接受总统提出的定价方案。不少声音指出,医药领域的价格形成机制极其复杂,涉及研发成本、市场需求、法规审批等多重因素。美国药价常年高企的背后,既有技术创新的昂贵投入,也有医保体系的结构性矛盾。特朗普政府意图通过直接施压企业以降低药价,无疑体现了为广大消费者减轻负担的决心,但也引发了产业调整的连锁反应。此次事件不仅反映了美国政府针对药品价格改革的加码策略,也彰显了国际贸易关系的复杂交织。
随着全球制药产业的高度互联,单一国家政策对跨国企业的影响不容忽视。欧洲药企需在适应美国市场压力的同时,加快全球化布局及产品创新,以应对可能持续的政策变动和贸易壁垒。此外,投资者也应关注全球相关政策动态及行业发展趋势,合理评估风险与机遇。长期来看,药价改革仍将是全球多国关注的重点议题。创新药物的推广和医保制度的完善需取得平衡,否则药企投资动力和患者用药可及性都将受到影响。对于欧洲制药行业而言,如何在美国政策风波中稳健发展,强化自身竞争力,将成为未来重要课题。
特朗普政府此次对药价的强势干预,揭示了全球医药产业复杂的经济和政治背景。行业观察者应持续关注政策推进情况及市场反馈,深入理解其中潜藏的风险与机遇。未来,随着全球医疗政策逐步调整和创新能力提升,药价问题有望迎来更加平衡合理的解决方案,为患者和企业创造双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