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美国国债一直被视为全球最安全的投资资产之一,因其稳定的收益和美国的信用背书,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者。然而,近期银行业巨头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简称BofA)发布的报告显示,外国对美国国债的需求出现了明显的裂痕,尤其是在2025年第一季度,这一趋势对美国国债市场的未来走向带来了深远影响。外国投资者减少购买美国国债,尤其是中长期国债,可能预示着全球资本流动和投资偏好的重大转变。特别是在当前国际经济政治环境错综复杂、多变的背景下,这一现象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参考价值。根据BofA的分析,外国央行和其他机构自今年4月以来,持有的美国国债资产净减少了超过600亿美元。更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一次20年期美国国债拍卖中,外国投资者的参与度降至2020年7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通常在美元疲软背景下,外国央行倾向于加大对美国国债的投资,因为美国国债仍是全球金融体系中的避风港。但今年美元指数已经下跌超过9%,而按理说这应当刺激更多的外资买入美国国债以锁定收益。可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外资需求的减弱显得反常。除了美元走弱之外,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亦是推波助澜的重要因素。随着美国财政赤字持续扩大,以及贸易政策和关税充满变数,部分投资者开始质疑美国国债作为安全资产的优势。此外,美国最新的税务政策和经济增长预测也未能有效提振外资的信心。
为什么外国央行和机构会转向减少对美国国债的持有?首先,贸易摩擦和不确定的政策环境让投资者更加偏向于多元化资产配置,降低过于集中持有美国国债的风险。其次,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调整使得其本土债券市场回报提升,吸引资金回流。此外,随着利率环境变化,以前追逐长期高收益的外国投资者如今可能重新评估风险收益比,选择调整组合结构。值得关注的是托斯腾·斯洛克(Torsten Sløk),来自Apollo Global Management的首席经济学家的观点。过去,低利率环境伴随着美元走弱,使得外国投资者大量买入美国长期国债以实现收益最大化。全球范围内超过10年期的美国国债持有量达到历史高点,这反过来使外国投资者的任何调整行动都极有可能对市场产生较大冲击。
因此当前的持有量减少,可能预示着未来国债市场的波动性加剧。美国联邦储备系统近期减少了反向回购协议的规模,也反映出国际市场对美国国债的需求正在降温。反向回购协议是全球央行向美联储提供现金的短期安排,换取高质量的美国政府债券作为抵押品。此类操作的减少,间接说明了全球央行对美国国债的兴趣正在下降。这对美国政府融资成本、债券收益率曲线以及整体市场流动性都有潜在影响。一旦外国需求持续走软,美国国债的利率可能面临上升压力,进而影响到美国国内借贷成本及经济增长预期。
与此同时,投资者对美国财政状况的担忧也在加剧。近年来,美国国债总额持续膨胀,预算赤字居高不下,市场对美国偿债能力和财政健康度的质疑不断增加。外国投资者多半会考量这些风险,倾向于减少暴露于美国国债上的资本敞口。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预期及贸易摩擦频仍的背景下,美国国债的避险属性受到挑战,投资者更倾向于寻找替代资产进行风险分散。这不仅仅是对债券资产本身的重新评估,也显示了全球资本市场格局和投资理念的微妙转变。对中国及其他新兴市场国家而言,外资减少买入美国国债可能带来的影响尤为值得关注。
作为全球最大的债券市场,美国国债的价格和收益率波动对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具有传导效应。投资机构需密切关注这一趋势,调整投资策略以应对潜在风险和机遇。展望未来,外国对美国国债的需求是否会恢复,还有赖于多方面变量的综合影响。如果美国能够有效控制财政负担,改善贸易关系,以及维持美元的相对稳定,或许有助于重塑投资者信心。同时,全球利率环境及经济复苏速度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资金流向和市场情绪。总之,外国需求在美国国债市场上的“裂痕”不仅反映了当前全球经济政策环境的复杂性,也警示投资者要警惕未来可能的市场动荡。
市场参与者应当更加关注外部因素变化,合理调整投资组合,防范可能带来的风险。美国国债作为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其稳定性和吸引力能否得以保持,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美国产业发展和国际经济格局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