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自行车旅行和自行车露营(bikepacking)运动的兴起,数字化路线规划平台逐渐成为骑行爱好者的重要工具。Komoot,这一源自德国的公司曾因便捷的路径规划和丰富的用户生成内容而广受欢迎。然而,2025年3月20日,这家备受信赖的平台被私募股权巨头Bending Spoons收购,揭开了宝贵骑行资源被资本肆意盘剥的冰山一角。发生的一连串事件不仅动摇了数百万用户的信任,也暴露出数字平台与其社区间脆弱且不对等的关系。本文旨在深度解读“被Komooted”背后的现实,探讨数字资本化对骑行社区及更大公共资源的影响,以及未来可能的抵抗与变革之路。Komoot被收购和大规模裁员的消息如同森林将被砍伐的通知,震惊了欧洲乃至全球的骑行社区。
前员工们感受到被背叛的痛苦:他们中有许多人投入了长达15年的青春和热忱,接受了较低薪资,只为践行户外生活理念和追寻理想职业。突如其来的裁员使他们瞬间失去工作和生活保障,很多人还面临签证和重新就业的紧迫压力。公司管理层却从三亿欧元的交易中大肆获利,六位创始人各揽数千万收益。这种利益天差地别的背叛,撼动了员工和用户对企业承诺与共享使命的信任。更令用户感到失望的是,他们的数字资产和共同创造的内容,如路线、照片和使用数据,都被资本化地“围栏”,成为私有财产,用户甚至无法批量导出自己的数据。过去依赖Komoot规划路线、分享体验、积累记忆的骑行者们,发现自己的贡献被平台榨干却又被限制自由使用,成了无形中的“数字劳工”。
这种亏欠感和被剥削的切肤感,折射出商业逻辑和社区活动的深刻冲突。本质上,Komoot被私募股权收购并非孤例,而是资本主义平台经济运行的缩影。无论是Strava、AllTrails还是Garmin,资本都以不断增长的用户和流量为目标,不断挤压员工福利和用户体验,最终将公共好处私有化,用算法收割贡献者创造的价值。平台初期以免费或低价服务聚集用户,过渡到靠订阅收入和广告收费,甚至将核心功能置于付费墙后,以最大化利润。所谓“社区”成为吸引免费劳动力的幌子,用户的互助、分享和创造被转化为数字资本,实现盈利回报。这种“社区围栏化”不仅是数字资产的问题,更映射出公共自然资源被圈占的历史阴影。
数百年来,原始森林和原住民土地被工业伐木与殖民剥夺,数字世界的承袭,是将自由流通的户外路线、经验和文化转化为私有竞争场域。面对企业通过算法审查、用户行为追踪和垄断数据的手段,骑行社区的“公共林地”正逐渐稀缺走向单一的“商品林”。这导致多样化路线、边缘组群和非正规活动受限,文化逐步商品化标准化,社区氛围逐渐被打磨成资本可控的“品牌形象”,骑行者的自由精神被资本利益收割。与此相关的是“enshittification”(糟糕化)现象,描述企业平台由初期提供优质服务吸引用户,到后期逐渐削减价值、增加收费和广告,最后用户体验极度下降。Komoot正进入这一阶段,核心功能如Garmin集成功能被放置付费门槛,免费用户体验恶化,订阅价格飙升,甚至“终身会员”权益被取消。企业开始大规模吸引商业客户,可能牺牲中小用户利益,广告愈演愈烈,隐私风险增高。
令人焦虑的是,这一切都发生在用户几乎无力反抗的背景下,数据被用于训练人工智能模型,知识成果被资本垄断。而从更广义的角度看,“被Komooted”揭示数字正义和生态正义的交织。数字平台将户外探索转化为商品,剥夺了人们与自然亲密接触的自主权,也扼杀了文化创新活力。未来的抵抗之路,必须超越单一平台选择,聚焦构建分散式、开源、用户自治的平台生态。例如Mastodon、Matrix和Pixelfed这样的分布式网络和协议,为构建数字公共空间提供了希望。诸如Wanderer.to的开源路线规划项目,也正是打破资本围栏,实现共享共治的有益尝试。
骑行社区依靠的是共享的路线体验、知识积累和人际连接,这些有形无形的“公共林地”需要被重新定义和保障。面对资本的掠夺,唯有整合人才、经验与热忱,推动合作治理与拥抱技术开放,才能守护数字生态的健康。更宽广地,数字公共资源的保护与气候、生态和社会环境的正义紧密相联。历史的“围栏化”与殖民剥夺,物质生态与数字空间的资本掠夺,形成了一体两面的链条。骑行路线上承载的自由精神和社区凝聚力,需要被各方共同守护。作为骑行者、内容创造者和社区成员,导出个人数据、支持开源项目、参与非商业联谊与秩序规范建设,都是对抗“被Komooted”的实际步骤。
在数字化程度不断攀升的今天,我们既不能被催眠于资本营造的社区幻象,也需远离过度依赖单一平台的陷阱。只有深刻理解资本与数字公共资源之间的张力,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推动工具多样化和去中心化,才可能保障骑行文化和体验的繁荣持续。骑行依旧美好,原始的精神不会消失,只是呼唤我们以更智慧、更团结、更开放的方式守护和创新。我们必须识破企业的“绿色”外衣,防止森林被砍伐殆尽,同时耕耘新的“数字老林”,在开放共享中孕育真诚的社区与自由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