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矿与质押

算法创造“怪物”的能力:数字时代的身份与影响

挖矿与质押
The capacity of the algorithm to create monsters (2023)

本文深入探讨了算法如何塑造网络身份,尤其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如何通过点赞、评论和观看等互动数据重构影响者的自我认知与公众形象。文章分析了数字算法与人类情感的交织,揭示了算法对个体行为和社会关系的深远影响。

在数字时代,算法不仅仅是冰冷的代码和逻辑,更成为塑造人类身份和社会行为的重要力量。尤其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算法通过过滤和呈现海量信息,影响着用户的注意力、情感和行为。2023年,一个引人深思的概念被提出:算法有能力“创造怪物”。这一思想源自对网络红人和意见领袖行为的观察,特别是那些在平台算法驱动下形成的特殊身份形态。所谓“怪物”,并非字面意义上的恐怖存在,而是指被算法反复塑造、扭曲后呈现出的复杂混合体——既是人,又是由算法共同“缔造”的数字存在。 这一概念最早由社会学家马克·卡里根分享,灵感来自安妮·凯利在播客中的比喻,她将某位反女权影响者形象与犹太民间传说中的“魔像”(golem)进行了类比。

在传说中,魔像是由无生命的物质创造而成,而在现代语境中,这位网络影响者的“构建材料”则是来自YouTube等平台的点赞、观看和评论等互动数据。她的情感生活与算法驱动的社交循环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无法轻易定义的状态。她已不再完全由自身内在动机驱动,而是深刻地被算法和社交互动的反馈机制所重塑。换句话说,她的“自我”在数字社会的运作机制中变得渗透和多层,而公众眼中的形象则如同一个由算法铸造的“怪物”。 这种现象挑战了传统对网络影响者的理解。简单将他们视为利用算法博取流量的“骗子”或“操纵者”显然过于片面。

算法在这里不仅仅是工具,而是参演者——它不仅影响内容的传播,也深刻影响创作者的身份认同和行为模式。影响者在不断追逐点击率和关注度的过程中,渐渐被算法推送的反馈所塑造,形成了一个“共生”的关系。这种关系既带来身份迷失,又伴随一定的情感依赖,使得影响者陷入一种既受控又能主动响应的奇特状态。 哲学和精神分析理论为理解这一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法国精神分析家拉康提出的“幻想”(fantasy)概念,尤其适用于解释数字算法与人类心理的复杂互动。影响者想象着他们的观众,可能将其视为“数字好友”或“理想听众”,而这些想象成了自我确认的重要来源。

同时,他们对算法也抱有一种类似“神谕”的期待,认为算法揭示了社会认可和惩罚的真正标准。这种想象塑造了他们对自我价值的感知,也影响着他们的内容创作策略。 然而,现实中的算法推荐系统往往不能百分百地满足这种幻想。正如数字文化评论家罗布·霍宁所言,算法推送结果常常“好得差不多”,它们不能始终准确预测用户需求或完全解读用户内心,甚至存在大量失误和失望。但正因如此,用户仍愿意保持关注,因为算法似乎一直在努力“试图迎合”个体,使用户感受到被特殊对待的错觉。这样的机制强化了数字身份的粘性,使人们在算法构建的虚拟空间中愿意持续互动与表现。

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基于幻想的关系可能发生变化。比如作者回忆起自己曾在Twitter上拥有超过一万六千粉丝的经历,感受到的关注和支持带有强烈的情感联结与幻想支持。然而,这种幻想逐渐消退,现实的杂乱无序和数字社交中的浅薄反应使得原有的粘性减弱。尽管如此,用户依然保持某种程度的习惯性使用,如同习惯被留下的自动行为模式,这体现了“幻想死亡”后人们面对数字平台的复杂心态。 算法驱动的社交媒体不仅影响个体心理,更进一步塑造了社会和文化结构。它改变了权力关系,重新定义了身份与认同,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极端观点和阴谋论的传播。

数字社交空间成为一个充满矛盾的场域,既有连接和表达的力量,也隐藏着过滤泡沫和认知偏见的风险。本文所述“算法创造怪物”的现象正是其中的体现案例。 深入理解算法与人类社会的这种新型互动,不仅有助于我们反思数字时代的文化生态,也为政策制定者、平台运营者及用户自身提供了重要启示。算法不是单纯的技术产物,而是嵌入了社会关系和情感维度的复杂系统。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更好地驾驭数字技术,推动更健康和负责任的数字文化发展,实现技术与人类福祉的共赢。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和算法技术的不断进化,人们需要保持警觉,认真反思数字身份与算法权力的交织关系。

算法制造的“怪物”提醒我们,技术背后的人性与社会维度同样重要,任何忽视情感与文化因素的算法设计都可能造就不可预见的社会问题。借助哲学、社会学与心理学等跨学科视角,我们才有希望找准方向,平衡技术进步与人类价值,铸就更加包容、多元且富有人性的数字世界。

加密货币交易所的自动交易 以最优惠的价格买卖您的加密货币 Privatejetfinder.com

下一步
The Waffle House Magic Marker System
2025年07月15号 16点25分40秒 揭秘Waffle House魔法标记系统:提升餐厅运营效率的秘密武器

深入探讨Waffle House独特的魔法标记系统,解析其如何通过创新的点单管理方法提升餐厅运营效率,优化顾客体验,并为快餐行业提供有益借鉴。

US crypto execs express hope for regulatory clarity in 2025
2025年07月15号 16点26分27秒 2025年美国加密产业监管展望:行业高管期待政策明朗化

随着2025年新一届美国政府和国会的即将上任,加密货币行业高层管理者纷纷表达对监管政策更加明确和有利的期待。2024年多起重要案件和法规变动为新一年的发展奠定基础,行业未来走向备受关注。本文深入解析美国加密行业监管环境的现状及未来趋势。

Will 2025 mark the year of mass Bitcoin adoption in the US?
2025年07月15号 16点27分20秒 2025年美国比特币普及之年:机遇与挑战解析

随着加密货币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展,比特币在美国迎来大众采纳的关键时刻。专家们围绕2025年是否会成为美国比特币大规模普及之年展开深入探讨,细数潜在推动因素及面临的难题,展望未来比特币的发展趋势。

Crypto Biz: SEC cleans up Gensler-era mess
2025年07月15号 16点28分01秒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重整加密监管局面:革新格雷斯勒时代遗留问题

随着数字资产市场的迅猛发展,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迎来监管转折点。Hester Peirce委员提出新路线,旨在解决前任主席Gary Gensler任内引发的监管争议,并为加密行业铺设更加清晰和包容的规范框架。

Ethereum-Staking könnte Ether (ETH) zu Wertpapier machen: SEC-Vorsitzender Gary Gensler
2025年07月15号 16点32分22秒 以太坊质押可能使ETH成为证券:SEC主席加里·根斯勒的监管展望

随着以太坊向权益证明机制的过渡,SEC主席加里·根斯勒提出其对以太坊质押的监管看法,探讨ETH是否可能被定义为证券,以及这对加密市场的潜在影响。

SEC lässt Bombe platzen – Kraken muss Staking einstellen – Verbot rückt näher
2025年07月15号 16点32分50秒 美国SEC严厉出手,Kraken被迫停止质押服务,加密货币监管风暴将至

随着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加密货币平台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剧,知名交易平台Kraken被迫停止其质押服务。行业面临新的挑战和监管环境,未来加密货币的合法合规发展充满不确定性。

The SEC's Materially False Statements on Crypto
2025年07月15号 16点33分44秒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关于加密货币的重大虚假陈述解析

深入探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加密货币监管中的虚假陈述问题,揭示其对市场影响及法律后果,解析加密行业面临的合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