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初创企业的兴起一直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驱动力,然而,随着全球技术竞争的加剧,德国初创企业所面临的挑战愈加严峻。为了应对当前的局势,德国初创企业联合会(Startup-Bundesverband)在最近一次会议中发布了其“2030创新议程”,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政府的要求,旨在进一步推动德国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生态的繁荣。 这份创新议程的发布是在位于德国历史悠久的斯派尔市的一家初创企业CibusCell的办公室内举行的。CibusCell专注于开发绿色氢气相关的技术,他们的目标是将绿色氢气的成本降到与传统化石燃料相当的水平。CibusCell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马库斯·吕布萨姆(Marcus Rübsam)在发布会上分享了他们的愿景:不仅要开发出可销售的产品,更要为抗击气候变化贡献力量。他表示,德国在氢气研究领域拥有大量专利,但实际应用却相对滞后,必须更加注重从科研成果转向实际生产。
吕布萨姆强调,初创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显著困难,尽管政府提供了一定的支持,申请这些资金的程序却极为繁琐且耗时。他回忆起他们团队初成立时,耗费了大量时间来处理各种申请,而这些资金的到账往往是在市场机会已经错失的情况下。他指出,与硅谷相比,德国在融资的灵活性及速度上明显落后,私营投资者在美国对初创企业的关注度也更高,这种差异在于两国的风险文化。 在发布会上,德国初创企业联合会负责人维雷娜·保斯德(Verena Pausder)提出了多个影响德国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她指出,德国拥有世界级的科研能力,但这些科研成果能否转化为实际商品还有待观察。保斯德呼吁,社会各界与政府应共同努力打破阻碍初创企业发展的壁垒,以便激励更多投资流向初创企业。
根据保斯德的说法,目前在德国存在每年高达300亿欧元的融资缺口。她提及法国的成功案例,强调法国总统马克龙将初创企业发展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设立了“Plan Tibi”项目,以 mobilisieren 转变资本市场,使大量资金流向初创企业。保斯德希望德国也能借鉴这一经验,让保险公司和养老金基金将部分资金投资于初创企业,加速这些企业的发展。 此外,保斯德还提出了一些结构性改革的建议,以促进初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她指出,目前许多初创企业无法参加公共招标,这使得它们不得不考虑搬迁至其他国家,如美国等,这不仅导致了人才的流失,也降低了国内的价值创造。她以慕尼黑的初创企业Marvel Fusion为例,该公司正在开发气候中立的核聚变电厂,计划将其新的研究设施设立在美国。
为了吸引国际人才,保斯德认为应该对外籍高技能人才的个人所得税进行暂时减免,这种做法在欧洲其他国家已有成功先例。此外,她还倡议统一和数字化签证申请流程,以加快专家的引入速度。保斯德提出,国家在公共采购方面的政策也需要重新考虑,希望到2030年,五%的公共合同能够分配给初创企业,这将是“零成本的创新政策”。 在与初创企业代表的交流中,保斯德感受到政府在初创企业政策上的声誉已受到了一定损害,在一次调查中,初创企业的平均评级仅为4分(满分5分),较去年略有下降。初创企业主管们普遍认为,政府需要在落实其在联合协议中的承诺方面加快进度,尤其需要减少官僚主义带来的负担,并简化初创企业获得公共合同的程序。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仍有一些积极的迹象。
根据经济审计公司安永(Ernst & Young)的数据,2024年上半年德国的风险投资金额同比增长了12%,达到了34亿欧元。这一变化虽然提升了市场信心,但分析师们也发出警告,年轻初创企业获得融资的路径正在变得更加艰难,尤其是初始融资金额在1000万欧元以下的小型投资交易大幅减少,这引发了人们对初创企业生存能力的深切担忧。 最终,德国的初创企业面临着全球技术竞争与自身发展瓶颈的双重挑战,创新议程的出台无疑是一个积极的步骤,然而要真正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德国的政策制定者、企业家以及投资者需要共同携手,开创一个更为理想的初创企业生态系统,为未来的经济繁荣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