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日本政治版图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极右势力迅速崛起,尤其以“日本第一”为口号的极右政党在选举中取得了重要席位,震动了传统的政治格局。随着自由民主党在上议院失去多数,极右势力的崛起不仅反映了社会深层的不满情绪,也揭示了日本面对经济困境、老龄化社会和移民问题时的复杂反应。 “日本第一”运动由极右的三生党推动,该党以强烈的民族主义、排外主义为核心,主张限制移民数量,强调“纯正”日本血统,并推动传统家庭价值观的回归。该运动起初通过反对新冠疫情期间的公共卫生措施而声名鹊起,随后逐渐将焦点转向移民与民族身份问题,借鉴了美国特朗普的“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运动以及法国国民阵线和德国极右政党的策略,形成了一股具有国际联动性的极右浪潮。 日本作为一个文化和民族高度同质化的社会,传统上对外来人口持谨慎态度。虽然当前日本的移民比例仅占总人口约3%,但由于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政府近年来逐步放宽了部分移民政策,吸引了来自亚洲其他国家及海外日裔的劳工。
这样的变化虽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也在部分保守群体中引发了焦虑和恐惧。 极右政党利用这种社会焦虑,提出所谓“沉默的入侵”论,声称外国人控制日本基础设施、滥用福利资源、提升犯罪率、压低本土劳工工资。这些未经证实的指控在一定程度上煽动了民族主义情绪,强化了对移民的排斥。而“三生党”领导人上谷壮平更是公开宣称存在由国际金融资本操纵的阴谋,借此推波助澜,进一步激化社会分裂。 此类言论在日本并非孤立现象,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后民族主义复兴以及部分右翼政治人物对帝国主义遗产的修正主义倾向。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及其支持者中,部分人持有明显的排外和修正主义观点,甚至试图淡化二战中日本军队的暴行。
右翼政治团体如日本会等,长期推动文化排外和民族优越论,这为极右势力的崛起提供了传统土壤。 经济层面来看,日本长期低迷的经济表现,货币贬值以及全球生活成本危机,使民众对未来感到不安。此外,随着农村人口减少和制造业劳动力紧缩,移民成为填补市场需求的重要力量。然而,这种结构变化也引发了社会心理上的割裂,尤其是一些从事传统行业的工人感受到了竞争压力,极右政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找到了政治突破口。 除了经济因素,文化身份及传统家族观念的复兴也是极右运动的重要推动力。三生党倡导女性退出职场、回归家庭角色,反对女性继承皇位,这些观点映射出他们对社会角色分工的保守态度,试图通过强化“纯正”日本文化来抵御外来影响。
他们对民族认同的强调显然带有强烈排他性质,试图以血统和文化划定公民身份的界限。 尽管三生党公开否认其排外主义立场,强调他们的观点源于对文化保护和经济现实的考虑,观察者却普遍认为其政策中隐含着系统性的种族歧视和社会分层。这种思潮的扩散不仅挑战了日本传统的包容性,还可能导致民族和社会关系的紧张升级。 另一方面,主流政党如自由民主党为了应对极右的挑战,也被迫在移民政策等问题上采取更为保守立场,形成了政治右倾的趋势。这种氛围进一步强化了排外议题在公共话语中的份量,使得日本的政治环境更加复杂。 国际层面看,日本极右势力的崛起与全球范围内的民族主义浪潮不谋而合,特别是受美国、欧洲极右运动的影响明显。
三生党在策略上借鉴了西方极右的语言和手法,通过社交媒体和付费内容传播其理念,塑造了一批忠实的支持者群体。尽管日本的移民现状与西方国家差异巨大,但极右思潮对外来人口的恐惧和排斥在全球化背景下展现出跨文化的共通性。 综合来看,日本“日本第一”极右运动的兴起,是由社会经济困境、历史文化传统、民族身份危机以及国际极右浪潮多重因素交织形成的产物。它反映了部分日本民众在面对快速变化的社会现实时,对安全感和文化认同的渴望。然而,该运动的激进主张及其潜在的排外本质,也给日本社会的稳定与多元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 面对这一趋势,日本社会和政治领导人需要平衡经济发展与社会包容,采取有效政策帮助民众适应人口结构变化,同时反对极端排外主义的扩散,维护社会和谐与国际形象。
只有在理性与包容的基础上,才能建设一个既尊重传统文化又开放进取的现代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