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3年全球可卡因使用人数达到2500万,可卡因生产和相关执法行动也创下了历史纪录。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UNODC)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非法可卡因生产量较2022年增长近34%,达到3708吨,是十年前的四倍有余。与此同时,全球可卡因缴获量达2275吨,较四年前骤增68%,反映出毒品市场的活跃程度和执法压力的双重上升。可卡因消费和生产的显著增长主要源于哥伦比亚种植面积的扩大和更新的产量数据。哥伦比亚作为传统的最大可卡因生产国,近年来其非法可可种植地面积持续增长,产量快速攀升。随着种植规模扩大,毒品走私和分销网络的规模和复杂度也随之增加。
联合国ODC研究员指出,当前出现了一个“恶性循环”,即生产量和消费量的同步增加,进一步推动了全球毒品市场的扩张。 从用户分布来看,北美、欧洲西部和中部,以及南美依旧是可卡因消费的主力市场。这些地区的用户基数大,使用率高,并通过废水检测等科学方法得以监测和评估。此外,亚洲和非洲市场的崛起表现出毒品走私路线的多样化和地理扩散,尤其是来自巴尔干半岛有组织犯罪集团的影响力提升,进一步加剧了全球毒品贸易的复杂性。调查指出,颇具消费能力的富裕阶层中可卡因使用变得“时尚”,这一社会文化因素使可卡因消费群体比例持续上涨。在过去十年,全球使用者从1700万上升至2500万,表现明显的增长趋势。
总体而言,15至64岁之间人群中,2023年有6%的人曾使用过毒品,高于2013年的5.2%。 除了可卡因,合成毒品的使用和缉获量也在持续增长。安非他命类药物的全球缴获量创纪录,几乎占所有合成毒品缉获量的一半。合成阿片类毒品如芬太尼同样成为毒品市场关注焦点,因其高效能和高风险性,加剧了公共卫生和执法领域的双重压力。值得关注的是叙利亚境内的Captagon(卡普塔冈)生产和贸易动态。随着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政权的动荡,该国捕获了多处生产设施,然而毒品的持续流通暗示可能存在隐秘或转移生产。
Captagon主要出口至阿拉伯半岛国家,成为中东地区的一大非法经济来源。 毒品问题的全球蔓延和日益严重为国际社会带来重大挑战。政治不稳定、社会动荡、贫困和腐败等因素为毒品生产和走私提供了滋生土壤。毒品犯罪集团依赖高回报和复杂网络控制着生产和分销链条,令跨国合作面对巨大考验。针对可卡因市场发展趋势,国际社会亟需加强多领域合作,涵盖执法打击、替代种植支持、公共卫生投资和教育预防等多维度举措。此外,通过技术手段提升毒品流通监测能力,加强情报共享,将有效抑制非法毒品贸易发展势头。
从社会层面来看,可卡因和其他毒品的日益普及引发健康和社会问题,增加医疗系统负担。可卡因使用带来的心血管疾病和精神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影响个人和家庭稳定。尤其在青少年和年轻成人中,毒品使用可能导致学业和就业受阻,诱发犯罪和社会边缘化现象。各国政府和相关机构需联合开展预防教育,加强社区支持,减少初次使用率,并提供科学有效的戒毒治疗服务。 未来几年,面对毒品生产和消费增长的现实,国际社会需要在科学数据支持下制定更具前瞻性和综合性的政策。必须把握毒品问题的多元性与全球性,协调发展和安全政策,结合经济发展、社会公平与法制建设。
针对主要生产国如哥伦比亚,应提供农业替代支持和稳定社区发展的可持续方案,减少农民对非法毒品种植的依赖。针对消费国,应提高药物使用监测和危害减轻措施,推广健康理念与科学治疗方式。 总的来说,全球可卡因使用和生产达到历史新高背后,是一系列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因素的交织。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发布的最新报告不仅揭示了数据背后的现实困境,也发出了呼吁,促使各国强化合作、创新治理模式,共同应对日益严峻的毒品挑战。唯有如此,才能遏制毒品市场的恶性循环,保障全球公共安全和全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