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全球数字格局的深刻变革和地缘政治的复杂演进,数字主权日益成为欧洲联盟的战略焦点。数字主权的核心目标在于确保技术使用者从个人、企业到政府,能摆脱对单一大型科技供应商的依赖,掌握自主选择权与安全保障。欧洲正积极谋求构建自主且具韧性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以实现独立、开放且符合欧盟价值观的科技生态。而在这一过程中,开源软件的战略价值和重要地位逐渐显现,成为推进数字主权的关键力量。数字主权的挑战之一是如何从根本上摆脱对美国及其他非欧洲技术供应商的结构性依赖。虽然相关监管政策如数字市场法案和数据法案已明确了退出机制,如何确保用户能够接触并采用值得信赖的替代方案则是更为深层的课题。
开源软件以其开放透明的特性,恰恰为构建可信赖的数字替代方案提供了坚实基础。开源不仅涵盖应用层面的多样化工具,更深入系统底层的代码库、组件和基础设施,支撑着众多关键数字服务和应用。然而,当前欧盟乃至全球的开源技术长期面临投资不足的困境,这导致安全隐患逐渐成为影响数字基础设施整体稳定性的关键风险。从供应链安全到网络防护,开源组件的脆弱性直接威胁到欧洲数字主权的实现。更值得警惕的是,若不能充分投资开源生态,数字主权战略有可能陷入新的困局,即取代过往的“供应商锁定”,却形成另一个依赖欧洲本土但封闭的技术垄断。这种局面不仅限制了创新活力,也不利于竞争环境和全球技术融合。
欧洲亟需正视开源技术维护的结构性失败,将其定位为数字主权项目不可或缺的开放数字基础设施。为此,公共政策需主动将开源视为核心战略资产,动员来自欧盟、成员国及产业界的资源,加大对开源社区特别是关键项目维护者的投入,在安全性与持续性层面提供坚实支撑。作为战略层面的决策,开源的开放性正是欧洲作为挑战者所应坚持的独特优势。纵观数字市场历史,开放曾是多次颠覆既有巨头的有效路径。谷歌借助开源Android迅速抢占移动操作系统市场,Mozilla经典的开源浏览器项目则推动了开放网络的持续发展,均展示出开放生态对创新与市场竞争的巨大推动力。欧洲恰处于如此挑战者的角色,投资开放生态符合其长远利益。
拥抱开源和开放标准,不仅能促使欧洲数字自主得以重塑,更有效促进互操作性、降低准入壁垒,推动各国跨境协作,构建安全、创新且有竞争力的数字市场环境。开源作为实用战略,而非单纯治理工具或意识形态主张,赋予了欧洲技术自主坚实的底座和全球话语权的提升机会。此外,开源投资对增强整体生态系统韧性也至关重要。德国的主权科技基金(Sovereign Tech Fund)为实践提供了宝贵借鉴。其多年来的运作表明,公共资金支持关键开源基础设施,如代码库、开发工具、加密协议等,不仅避免了对不安全专有技术的依赖,更能保障数字基础设施的稳定与安全,并将效益延伸至全球数字经济。数字主权绝非技术孤立,而是开放协作与多元互利的体现。
借鉴德国经验,建设涵盖欧盟全域的主权科技基金(EU-STF)成为推进开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此基金将整合欧盟机构、成员国和工业界的资源,重点支持核心开源项目与软件依赖关系的梳理和维护,强化开源生态整体的安全性和弹性。成功的基金设计应实现低行政负担、灵活资金配置与社区驱动的优先级设定,确保投资直达最需支持的项目,有效发挥公共资金的杠杆效应。治理模式也需兼顾统一协调与多样灵活,既可采取集中化管理以提升资源能见度,也可采纳混合架构保障与现有国家级基金的协同与继承。当前政治环境呈现出强烈共识及积极推动力,众多业界领袖如梅赛德斯-奔驰、SAP以及GitHub等企业已表达支持,显示出产业界对于强化开源生态、提升数字主权的迫切需求。欧盟的数字竞争基金等政策框架亦为该计划的资金保障提供了良好基础。
抢占全球开源技术领导地位,为数字基础设施打造开放共享、高安全性与创新驱动的环境,是塑造欧洲未来数字生态系统的重中之重。推动建立EU-STF等机构,将大幅加强对开源维护者的支持,激励持续创新,促进技术标准的自由互通。正是在坚持开放的理念中,欧洲才能在全球技术竞争中获得真正的战略主动,增强数字主权的实质内涵和国际影响力。眼下,行动的时机正当,其成败将深刻影响欧洲数字主权战略的成效及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未来,欧盟若能将开源视为核心战略资产,打造一套有效的公共投资机制,必将在世界数字技术舞台呈现独特且强大的创新力量,同时为全球开源生态贡献可复制的公共投资模型。开源投资不再是边缘选择,而是实现数字主权不可或缺的基石。
通过这一思路,欧洲可确立稳固的技术根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关键支撑,塑造更加开放、多元与安全的数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