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几十年中,股票与债券被广泛视作投资组合中对冲风险的两大基石。传统的投资理念建立在这样一个核心假设上:股票与债券呈现负相关关系,即股市波动时,债券通常会以相反方向运动,从而帮助投资者分散风险。然而,华尔街著名经济学家布雷泽(Brazier)最近指出,这种股债相关性如今变得“远不如以往可靠”,这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理解这一变化的成因与影响,对于投资者、市场分析师乃至政策制定者都尤为重要。股票和债券的相关性为何出现了重大变化?首先,全球宏观经济环境的急剧转变是其背后关键驱动力。过去,利率环境相对稳定,且各国中央银行多采用较为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致力于控制通胀与支持增长。
债券市场的收益率通常与利率紧密挂钩,当利率下降时,债券价格上涨,尤其是长期债券表现强劲,而经济衰退或者股市下跌时期,投资者倾向于涌入债券避险,体现负相关性。如今,随着全球进入低利率甚至负利率时代,传统货币政策效果逐渐减弱,市场预期发生改变,更加复杂的因素开始影响股债关系。其次,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和通胀波动对资产价格形成了双重冲击。近年来,受疫情、地缘政治风险及供应链问题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走势不可预测,通胀水平忽高忽低,高企的能源和原材料价格推动企业成本上升,导致股债市场出现同步调整。股票市场通常对经济增长预期敏感,而债券市场则更侧重于利率预期和通胀预期,当前这两个市场的驱动因素趋于多样化,进而削弱了它们的负相关关系。第三,投资者行为的改变以及金融市场结构的演变也起到推动作用。
近年来指数基金、被动管理策略和算法交易的比重大幅增加,资金流动更为同步,市场间联动性增强。这种同步波动减少了资产间原有的分散优势,使得股债两类资产更容易共同上涨或下跌。与此同时,央行的资产购买计划,尤其是在非常规货币政策背景下的量化宽松,对债券市场价格产生了扭曲,降低了债券作为避险工具的独立性。第四,全球债券市场本身的演变也影响了其与股票市场的关系。随着新兴市场债券的兴起和企业债市场的扩展,债券种类愈发丰富,收益率和风险特征更加多元化,从而影响整体债券指数表现与股票的相关性。此外,债券评级的下移和信用风险的增大,使得债券和股票在风险承担上有所重叠,进一步弱化传统负相关性。
布雷泽特别强调,对于普通投资者及机构而言,股债相关性的弱化意味着多元化策略需要重新审视。过往依赖债券作为股票风险保险的做法,现今可能无法有效防范市场剧烈震荡,投资组合的整体波动性或将扩大。投资者应更加注重资产配置的灵活性,考虑纳入更多非传统资产类别,如多元化的替代投资、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s)、黄金及其他大宗商品,才能更好地降低组合风险。除了资产配置调整,风险管理体系也面临挑战。传统金融模型多基于稳定的资产相关假设,当相关性突然升高或波动加大时,风险度量和对冲手段的有效性大大减弱。企业与金融机构需强化情境分析和压力测试,提升对极端市场环境的应对能力。
此外,监管机构同样需要关注这一趋势对金融系统稳定性的潜在影响,监测跨市场风险传导机制,以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对于未来趋势,布雷泽认为,虽当前股债相关性表现出较大波动,但并不意味着二者完全失去相关性,而是表现出更多阶段性和环境依赖性。市场预期利率回升、全球通胀压力缓解以及货币政策正常化,有可能使股债负相关关系得到一定程度恢复。但随着地缘政治紧张态势和科技进步引发的市场结构变化,相关性的动态复杂性将持续存在。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宏观经济指标、货币政策动向和市场技术变化,及时调整投资策略。综合来看,股票与债券相关性大幅减弱反映了全球金融市场深层次结构性变革。
理解这些变化的原因及其对投资组合的影响,有助于投资者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实现风险与收益的最佳平衡。应对这一新时代的挑战,需要在资产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监测等多个方面采取更科学、更灵活的策略。未来,随着市场环境不断演变,投资者唯有不断吸收新信息、适应新规律,方能在复杂多变的金融世界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