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支付和无现金交易的广泛普及,近场通信技术(NFC)成为银行客户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正因其便利性,NFC技术也成为网络犯罪分子青睐的攻击目标。2025年,针对俄罗斯银行客户的恶意软件SuperCard的出现,迅速引发了信息安全行业的高度关注。SuperCard是一款基于原本合法的NFC调试工具NFCGate的恶意改版,能够通过拦截和传输NFC数据,窃取用户的银行卡信息,进而造成账户资金被盗的风险。NFCGate最初在2015年由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的学生设计,作为一种开源的工具用于捕获和分析NFC数据包,方便开发者和研究者调试通信协议。然而,超级卡公司的黑客团队将这款应用修改成恶意软件,使其成为金融诈骗的新武器。
起初,此类通过NFC进行的金融攻击案例集中出现在欧洲市场,尤其是捷克的大型银行客户。俄罗斯首次出现相关攻击事件是在2024年8月。随后到了2025年初,SuperCard恶意软件的首批变种在俄罗斯市场出现并迅速传播,安全专家通过大数据分析指出,仅第一季度因该类恶意软件导致的经济损失就高达4.32亿卢布,受影响的安卓设备超过17.5万个。SuperCard的攻击手法依赖于社会工程学方式诱导用户下载安装带有恶意代码的APK文件,冒充实用程序伪装成正规软件进行传播。安装后程序能够实时截获NFC通信过程中的数据,包括银行卡信息,以及通过发送指令读取卡内EMV芯片存储的数据,这种深度攻击能力比普通监听更具破坏性。技术分析显示,不同版本的SuperCard在代码结构和功能上存在显著差异,例如部分样本采用中国知名安全加固工具Jiagu进行混淆处理,另一些版本则集成了远程数据传输和后台控制功能。
此类分散且多样的变种暗示了多个黑客组织参与开发,表明他们正在针对不同区域和目标客户进行定制化攻击。在传播渠道上,Telegram成为黑客们推广和销售SuperCard恶意软件的主要平台之一。相关Telegram频道主要面向讲中文用户,并配备自动化购买和客服支持机器人,使得这套恶意软件以付费订阅形式提供,具备典型的“malware-as-a-service”(MaaS)特征。安全研究公司F6和Cleafy的联合报告指出,SuperCard并未对使用国家设置限制,这使得它快速渗透俄罗斯,并加速对目标银行客户的攻击测试。SuperCard不仅针对俄罗斯市场,早期已在意大利、美国、澳大利亚和欧洲部分国家检测到攻击活动,展示出其全球化运作模式。业内专家指出,这说明攻击组织具有强大的技术研发和市场运作能力,能迅速调整策略以应对不同地区的金融安全环境。
在此背景下,俄罗斯银行及用户需要高度重视终端设备的安全防护,尤其是运行Android系统的手机。由于Android生态环境的开放性,恶意软件得以更易进入用户设备,金融安全风险随之上升。为应对SuperCard及类似威胁,银行和安全机构建议采取多层防护措施,包括提升用户安全意识,避免安装来路不明的应用,定期更新手机操作系统及软件补丁,启用强密码和多因素认证,以及尽量关闭不使用的NFC功能。此外,防病毒与移动安全产品需加强针对NFC攻击的检测能力,及时发现和阻断异常通信行为。技术研发方向也应聚焦于打造具备智能监控和行为分析能力的安全工具,配合法律和监管部门打击恶意软件的传播和开发团队。社会工程学始终是攻击者成功的关键环节,用户教育不可忽视。
通过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引导用户识别可疑链接和应用下载行为,是减少感染风险的有效手段。俄罗斯相关安全部门已发出警告,并与电信运营商协同工作,监控Telegram等社交平台上的恶意软件交易活动,对犯罪链条进行技术追踪和干预。此外,SuperCard案例反映出现代网络犯罪日益精细化和服务化的趋势,令网络安全防御面临更大挑战。无论是个人用户还是金融机构,都需持续投入资源提升技术防护和应急响应能力。总的来看,SuperCard恶意软件利用了NFC技术与社交工程的结合,成为金融诈骗领域的一个新典型。随着手机支付和智能设备的深入普及,针对NFC接口的安全威胁将持续存在。
为保障个人和金融资产安全,用户必须保持警惕,保持手机软件更新和安全防护措施,金融机构则应加快安全技术创新和风险应对体系建设,形成多方联动的防御格局。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遏制此类恶意软件造成的经济损失,保护消费者免受金融网络犯罪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