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数字货币技术迅猛发展,数字人民币作为中国央行发行的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2025年6月,中国央行行长潘功胜在上海举行的陆家嘴论坛上宣布,中国将大力推进数字人民币的全球扩展,体现了中国希望通过数字货币实现对现有国际货币体系的革新和优化。数字人民币不仅限于国内流通,未来还将成为国际贸易和跨境支付的重要工具。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这一举措背后蕴含着复杂的经济和政治意图。长期以来,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稳固,但近年来,美元因地缘政治紧张和不稳定的政策措施逐渐让全球投资者产生疑虑。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过去的数个月中推出的一系列关税措施,进一步激化了国际贸易紧张氛围,也促使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重新思考国际支付体系的依赖性和安全性。
潘功胜指出,传统的跨境支付系统容易受政治干预和单边制裁影响,弱化了全球经济和金融秩序的稳定性。数字人民币的推广预计将支持构建更加多极化的货币体系,在该体系中,多个货币共同促进全球经济的稳健运行,而不再依赖少数几种货币主导。 中国通过在上海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强化数字人民币的运营管理和服务能力,推动数字人民币在国际贸易、投资以及个人跨境支付中的应用。通过这一中心,中国希望利用数字技术提升支付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同时增强货币政策传导的透明度和有效性。 数字人民币的国际推广也引发了全球对CBDC与稳定币的关注。稳定币作为与美元等主权货币挂钩的数字资产,在促进跨境资金流动方面有其独特优势。
然而,稳定币缺乏中央银行支持,监管复杂且面临潜在系统性风险。相比之下,CBDC由官方机构发行,具备更强的法律保障和信用背书,更适合成为国家货币数字化的重要体现。 近年,多个国家和地区也在积极推进自有数字货币的研发与试点。欧洲联盟加强数字欧元项目的立法推动,阿联酋计划推出数字迪拉姆,以色列发布数字谢克尔的初步设计方案,香港则加速稳定币试点,这些动态共同彰显了全球金融市场对数字货币时代的积极应对和创新探索。然而,全球范围内对CBDC的兴趣有所降温,部分中央银行因监管环境和经济不确定因素推迟了数字货币的实施步骤。 中国数字人民币项目起始于2014年,历经多年技术研发、政策完善及试点推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目前数字人民币不仅在国内日益普及,还逐步向国际市场渗透。随着中国不断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及对外开放政策,数字人民币有望在全球电子支付生态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数字人民币推动全球金融体系的变革,促使各国重新审视货币主权、金融安全和国际合作的新模式。跨境支付的数字化不仅能降低交易摩擦和时间成本,还将优化汇率管理和资本流动监控,有助于防范洗钱、逃税等非法活动,保障全球金融安全稳定。中国的数字货币国际化战略也向世界传递出了构建更加公正、包容和多极化国际金融新秩序的坚定信心。 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中国的数字货币发展对全球金融市场和数字经济生态有着深远影响。
未来,数字人民币将通过技术创新与政策创新融合,促进数字贸易、数字金融和数字社会的繁荣发展。全球各国、企业及个人均可期待数字人民币为跨境经济活动带来更高效、更便捷和更安全的支付体验。 综上所述,数字人民币的全球推广不仅是技术创新的成果,也是中国推动构建更加多极化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举措。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数字人民币代表了数字时代货币发展的未来方向,有望重塑全球金融治理结构,为全球经济增长开辟新动力。随着相关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及国际合作的深化,数字人民币将成为连接国内外市场、推动全球经济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