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工智能(AI)、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技术迅速发展,已成为科技行业的关键竞争领域。众多科技巨头如谷歌、Meta和微软纷纷加大投资力度,抢占市场先机。然而,苹果公司在AI战略上的不明确和迟缓行动,引起了业内分析师和投资者的广泛关注与担忧。Needham分析师劳拉·马丁明确指出,苹果若不能尽快制定出系统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战略,可能会被行业领跑者远远抛离,付出高昂的代价。苹果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一直是其创新能力和雄厚的研发投入,但在AI的新战场上,这一优势正面临严峻考验。苹果目前尚未公开具体的生成式AI规划,导致其在产品功能升级和用户体验革新上显得滞后。
生成式AI不仅是提升智能助手、图像识别和语音交互能力的利器,更将成为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和生态系统革新的核心驱动力。若苹果继续保持观望态度,将导致市场份额流失,特别是在智能手机领域。马丁警告称,如果苹果不尽快行动,不仅需要投入更大规模的资本支出建设AI数据中心,还可能面临因技术落后而高昂的成本压力。预计苹果的资本支出可能从2025财年的120亿美元激增至300亿至500亿美元,以追赶竞争对手的步伐。除了资金投入,人才流失同样令苹果头疼。随着Meta(Facebook母公司)、OpenAI和Anthropic等公司在AI领域快速发展,顶尖AI专家和工程师更倾向于加入这些技术前沿的企业。
缺乏战略规划和发展方向的苹果,面临着技术人才被吸引走的风险,从而加剧其研发进度滞后的问题。苹果的核心产品iPhone用户也可能因AI技术的进步而选择其他平台。例如,拥有谷歌强大AI生态系统的Android设备将对苹果构成直接威胁。用户期望智能手机不仅硬件强大,更希望通过AI实现更智能的个人助理、个性化推荐和高效的跨设备互联功能。如果苹果未能提供符合期待的AI增值体验,用户可能加速流向AI领军企业的设备。华尔街对此反应也颇为谨慎。
马丁将苹果股票评级为持有,指出投资者需要理解苹果追赶AI技术所需的巨大投资成本。同时,若苹果决定大力投资AI,将对其财报和股价带来一次性重创。资本市场对苹果是否愿意快步进入AI赛道依旧抱有疑虑。另一方面,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埃里克·伍德林则持乐观态度,给出了买入评级,目标价定为235美元,但他也强调苹果需要先解决多重不确定因素,包括AI战略、关税影响以及司法部对苹果与谷歌搜索引擎合作的调查。苹果未来能否核心竞争力转型,推进AI战略布局,仍是市场关注焦点。CEO蒂姆·库克的领导地位也因此备受质疑。
马丁称,随着苹果未在生成式AI领域给出明确路线图,投资者和舆论压力不断增大,呼吁更换CEO的声音日益增强。2025年苹果股价已较年初下跌14%,而标普500指数同期上涨8%,显示市场对苹果不作为的担忧深刻影响了信心。苹果面对的挑战不仅是技术与资本的投入,更是企业战略与文化的转型。苹果以往依靠封闭生态和硬件创新赢得市场,但AI时代要求科技公司开放合作,快速迭代软件算法与服务。这种转变对于历来保守、重视产品完整性和用户隐私的苹果来说,在战略调整上显得尤为复杂。苹果已逐步在智能助手Siri中引入AI元素,但整体应用和生态整合远远落后于竞争对手的云端服务和大型语言模型集成。
未来苹果若想在元宇宙、自动驾驶及健康科技等多元领域借助AI实现颠覆性进展,必须全面升级其AI布局。资本市场的反应是显著的风险提示。若苹果急剧增加资本开支用于搭建AI基础设施,可能会影响短期盈利能力,令部分保守投资者担忧财务健康。加之全球贸易摩擦和司法监管不确定性,苹果的股价想要大幅反弹需等待多重利好因素集齐。总体来说,苹果的AI战略迷茫反映了科技行业巨头转型的普遍焦虑。相较于直接押注AI基础模型的先行者,苹果在应用层面的谨慎与拖延可能带来长远的竞争劣势。
若它不能迅速明确未来方向,整合技术实力,抢占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制高点,恐将失去部分原本牢固的客户群和市场份额。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而来的大背景下,苹果既面临严峻挑战,也拥有巨大机遇。未来的成功取决于公司高层是否能认清形势,勇于创新,快速行动。为此,必须加大研发投入,吸引和留住顶尖人才,积极推进AI生态建设与战略合作。只有如此,苹果才能稳住市场地位,继续引领科技创新潮流,迎接智能时代的全新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