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不断演变的今天,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的研究和发展正迅速增长。根据美国大西洋理事会(Atlantic Council)最近的研究,全球已有134个国家在探索数字货币的可能性,这些国家合计占全球经济的98%。这一趋势表明,各国央行正在认真对待数字货币的前景,并且几乎一半的国家已经处于较为先进的研究阶段。 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兴起,主要是对日益减少的现金使用率的反应,以及应对比特币和大型科技公司对传统货币印刷权的潜在威胁。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后,人们对非接触支付和数字化服务的需求激增,各国央行纷纷意识到,如果不主动适应这些变化,它们将失去对金融系统的控制。 在这些推动CBDC发展的国家中,中国堪称先锋。
中国的电子人民币(e-CNY)在试点阶段取得了显著成效,交易量已经接近7万亿元人民币(约9870亿美元),并且实际使用量逐渐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子人民币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中国的目标不仅是为国内消费者提供便捷的支付方式,还有意在国际上提高人民币的影响力。 除了中国,其他国家也开始积极试验和推广其数字货币。例如,巴哈马、尼日利亚和牙买加等国已经成功推出了CBDC,并且正在逐步提升其市场接受度。这一现象打破了过去对于CBDC可能遭遇滞销的传统观点,证明只要设计得当,数字货币完全能够获得民众的青睐。 在G20国家中,几乎所有国家都在关注CBDC的研究和推广。
美国的进展虽然相对滞后,但近期加入了一个与六个主要中央银行的跨境CBDC项目,以探索数字货币在国际金融交易中的应用。这表明,美国正在逐步意识到数字货币的重要性,尽管其国会在零售CBDC的相关法律上仍存在一定的分歧。 欧洲央行也不甘落后,其数字欧元的试点计划已经启动,并预计将进行多年的测试。欧元区的国家希望通过数字货币来提升消费者的支付体验,同时维护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防止大型科技公司在支付领域的垄断行为。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自从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围绕“批发”型CBDC的研究与应用也在迅速增长。这类CBDC主要用于银行间的交易,目前数量已超过13个。
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代号为mBridge的项目,连接了中国、泰国、阿联酋、香港和沙特阿拉伯的CBDC,计划在未来扩展到更多国家。 然而,并非所有国家在CBDC的发展上都充满信心。美国国会在技术和隐私问题上表现出相对保守的态度,House通过了一项禁止直接发行零售型CBDC的法案,这意味着美联储在此领域或将面临更长期的政策和法律挑战。此外,公众对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隐私和安全问题表示担忧,这可能影响到CBDC的普及速度。 在全球范围内,CBDC的兴起还将带来金融市场格局的深刻变化。随着各国数字货币的推进,跨国支付的效率有望大幅提升。
通过CBDC,国际交易可以更快完成,降低中介成本,同时增强透明度和追溯性。 然而,这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各国央行必须审慎对待数字货币的设计,确保其在保护消费者隐私、避免金融犯罪及维护金融稳定等方面具有有效性。只有在技术和监管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CBDC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潜力。 虽然CBDC的未来充满机遇,但每个国家的实施路径和策略将会有所不同。各国央行需要认真评估自身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制定相应的政策框架,以推动数字货币的健康发展。
同时,公众对于CBDC的认知与接受程度也将直接影响其推广效果。 总体来看,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发展正处于快速上升的阶段。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进来,CBDC不仅仅是一种新型的支付工具,更是一场关于金融主权和货币未来的全球竞赛。未来几年中,CBDC的表现将成为观察全球经济动向的重要指标,而各国央行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将在国际金融体系的重构中显得尤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