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贸易环境日益复杂,尤其是在美国政府加强对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征收高额关税的背景下,汽车工业面临巨大挑战。2025年5月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计划实施对所有进口汽车零件25%的关税,加剧了行业内部的不确定性。作为美国本土车企代表,福特汽车公司与斯泰兰蒂斯集团采取了大胆的广告策略,通过强调“美国制造”的品牌形象,试图应对即将到来的关税冲击。福特与斯泰兰蒂斯的广告主打他们的制造实力、美国投资及对本地就业的支持,试图向华盛顿政府、投资者、员工及消费者传递强烈信号:他们坚定致力于美国市场,尽管外部压力巨大,他们仍会持续作为美国制造商存在。福特旗下的传奇F-150闪电皮卡便成为广告的主角,展示了这款重要车型在密歇根州迪尔伯恩鲁奇工厂的生产场景,是美国汽车工业底蕴的真实写照。斯泰兰蒂斯也用类似手法强化其在美国产能的投资力度和就业贡献。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这些广告表面上是向总统和政策制定者表达关切,期望能够获得关税豁免,但更深层次的目的是稳住消费者和华尔街投资人的信心。汽车行业是资本密集、供应链复杂的产业,任何政策的不确定性都会直接影响销售和股价。通过广告反复强调美国制造,车企不仅给决策层传达其经济贡献的重要信息,同时也安抚员工担忧,向消费者展示他们购买的汽车背后是美国工人的辛勤汗水和技术力量。事实上,不仅福特和斯泰兰蒂斯,全球多家车企也在调整宣传策略应对关税影响。韩国现代汽车在《华尔街日报》刊登广告,强调其价格将保持稳定,而日本丰田则通过电视广告宣传其设计、工程和制造的卡车均在美国完成,试图突出其本土化优势。相比之下,通用汽车选择了更为低调的沟通方式,并未开展类似的“美国制造”广告,但仍强调其美国根基,保持与客户的稳固联系。
对此,汽车业分析师认为,福特和斯泰兰蒂斯此举不仅是及时的信息战,更是行业应对贸易战背景下不确定性的智慧策略。在总统关税政策可能带来的成本压力前,提前释放正面信号,为后续谈判和市场表现创造良好氛围。福特的广告更具典型美国风格,覆盖美国农村地区及城市,旨在触及广泛消费者和政治影响者。在危机和争议中,福特一直善于利用爱国情感打动民心,历史上如911事件等时期也曾推出类似广告。专家指出,这样的广告不仅仅是商业宣传,更是一种文化沟通,强化民族认同感。与此同时,汽车零件供应链的全球化依然是行业刚需,贸易关税的提升势必增加成本和复杂性。
福特和斯泰兰蒂斯通过展示其在美国深厚的制造投资,表达他们的供应链多元化和本土自给能力,不仅有助于争取政策支持,也可以在消费者中树立抗风险能力强大的形象。员工方面,工会对汽车制造业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公开强调对美国就业的贡献,这些广告还向工会传递积极信息,帮助缓解因关税带来的不确定情绪,稳住劳资关系。对于消费者而言,当前经济环境变化快,购车决策复杂。福特和斯泰兰蒂斯的“美国制造”广告不仅释放出产品质量和信赖的信号,也给潜在买家认识到他们支持的是美国本土产业,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消费热情。华尔街方面,投资者关注未来盈利和成长潜力。
通过广告展示财务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有利于提升企业股票表现,减少政策风险溢价。总体而言,福特和斯泰兰蒂斯的“美国制造”广告是多方位、多层次的策略回应,反映了汽车制造商面对复杂国际贸易环境时灵活应对的能力。行业专家普遍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这类爱国主题的宣传将持续成为车企维护品牌和市场份额的重要工具。随着关税政策的最终实施与调整,汽车产业链的布局可能进一步趋向本地化,多元化和创新将成为维持竞争力的关键。福特和斯泰兰蒂斯的举措展示了如何通过精准的品牌策略,不仅缓解外部政策冲击,更加强企业与社会的紧密联结,树立稳固的市场信任。随着美国制造理念再度成为焦点,汽车行业的广告新趋势也将在这一契机下不断演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