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Fintech)作为金融行业创新的重要驱动力,一直依赖于对银行客户数据的访问,以提供便捷的支付、投资和财富管理服务。美国最大银行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近日宣布将对接入其客户银行账户数据的金融科技公司收取费用,此举一经披露便在业内引发震动。作为金融科技行业内关键的数据源之一,摩根大通的这一策略改变,不仅影响诸如PayPal旗下的Venmo、加密货币钱包Coinbase以及零售交易平台Robinhood等知名企业的运营模式,也可能深刻重塑整个数据共享生态系统。 摩根大通的收费计划是基于该行与数据聚合器之间的协议。目前,诸如Plaid和MX等数据聚合平台作为中介,将银行的客户数据无偿对接给金融科技公司,支持其开展贷款审批、账户汇总、支付结算等多项业务。新的定价模式将按照数据使用量区分收费标准,针对以支付服务为核心的公司,费用预期更高,意在反映数据访问的价值与风险。
作为美国最大的商业银行,摩根大通预计此举带来的收益将达数亿美元,充分体现该行对其客户数据资产的重视与保护诉求。 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日益受到关注的背景下,摩根大通强调收费的同时,也承诺将推动更安全的数据访问体系构建。银行方面表示,提升基础设施投资是保障客户信息安全的重要举措,第三方机构的合理付费将支持银行在技术和监管合规方面的持续投入。摩根大通高层指出,客户数据属于银行和消费者的核心资产,第三方利用数据牟利的情况不可持续,金融机构应当获得相应回报以抵御潜在风险,实现利益的公平分配。 此次收费政策的推出恰逢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FPB)在数据共享监管方面政策尚不确定的阶段。CFPB此前推行的规定允许消费者要求金融机构免费共享其账户数据,激励开放银行的发展。
然而,具体实施细节和合规标准仍在不断演进,摩根大通的收费举措或许在产权保护、风险控制以及收益分配中探索新的平衡点。与此同时,监管机构和行业利益相关者也将密切关注此举对创新能力、竞争环境以及消费者利益的综合影响。 金融科技公司普遍依赖直接从银行账户读取数据来评估信用、识别欺诈和促进支付流转。摩根大通宣布收费,可能导致这些企业面临成本上升的压力,尤其是中小型创业公司难以承受高昂的整合费用,可能因此放缓创新步伐或调整业务模式。一些大型科技金融巨头可能通过规模优势和资金实力较好适应,而部分依赖免费数据接入的创业企业或将寻求替代方案或者转向其他银行和数据供应商。 此外,摩根大通曾在2025年初因拒绝向监管机构提供详细私人信贷信息,造成监管监督困难,引发业界关注。
此举显示银行在数据开放与监管合规之间寻求更谨慎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对数据掌控权的强化意愿。收费策略或被视为该策略的一部分,通过商业手段限制数据随意流动,保护银行自身利益和客户隐私。 从市场角度看,金融科技行业高度依赖开放银行和数据共享形成创新生态,而摩根大通的收费行为,可能引发其他大型银行效仿,推动行业向更为商业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数据不再被视为免费资源,金融机构开展数字化转型和技术竞争的成本将更透明,也更能保护用户权益及行业稳定。 未来,金融科技企业需要加强与银行体系的合作,推动数据使用的合规性和安全标准建设,共同打造共赢的数字金融环境。同时,创新将更多聚焦于如何最大化数据价值,优化用户体验并保障隐私安全。
诸如采用区块链、多方安全计算及加密算法等技术,或成为应对数据访问收费及保护客户隐私的新路径。 整体来看,摩根大通对客户数据访问施加收费,不仅是金融数据价值觉醒的体现,也标志着金融行业迈向更加成熟的开放银行阶段。这既是对客户资产安全的承诺,也是对金融科技创新模式的考验。如何在保障数据安全、实现盈利和激发创新之间找到最佳平衡,将成为未来金融生态构建的关键课题。金融科技领域的参与者需要密切关注政策变化,主动调整战略,积极适应新的合作与竞争环境,以应对客户数据权限新时代的挑战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