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和雪佛龙(Chevron)作为美国乃至全球最大的两家石油公司,数十年来一直以竞争对手的身份在能源领域角逐。然而,随着全球能源市场环境的剧烈变化,两大石油巨头正面临着自2021年以来最严峻的利润压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从彼此竞争转向合作的转变,成为令人关注的“利益伙伴”。这种从“敌对”到“合作”的转变,在当前油价低迷和产量调整的大背景下尤为引人注目。受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及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尤其是石油市场受欧佩克+(OPEC+)政策调整和国际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埃克森美孚与雪佛龙都面临利润下滑的严峻考验。2025年第二季度,受油价跌至四年来低谷的影响,华尔街分析师普遍预计两家公司利润均将大幅下降。数据显示,埃克森美孚预计调整后利润约为67亿美元,同比下降约四分之一;雪佛龙的利润则预计为30亿美元,同比下滑近三分之一。
全球能源市场的复杂环境成为两家公司的共同敌人,而这种境况也促使它们抛开以往的对抗心态,携手应对市场挑战。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的历史渊源可追溯至上世纪初,二者均源自约翰·D·洛克菲勒创立的标准石油公司。1911年,标准石油被美国最高法院依法拆分成34个独立企业,其中便包括了今天的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多年间,双方不仅在技术、市场和资源上展开激烈竞争,而且在企业文化和战略布局上形成独特的竞争格局。然而,近年来能源需求结构变化、环保压力增加以及新能源技术崛起,让传统油气巨头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新冠疫情期间,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发生巨大改变,远程办公和社会活动减少,导致能源消费模式转变,油气需求一度骤降,油价一度跌入历史低谷。
随着疫情影响减退及全球经济逐步复苏,能源需求反弹,但市场依然充满不确定性。而在第二季度,欧佩克+决定大幅增加石油产量,使得国际油价出现明显回落,给两家公司带来直接利润打击。面对持续的市场压力,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意识到,单打独斗的战略已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环境。特别是在资源开发、技术创新和全球能源转型方面,双方开始探索合作空间。2025年夏季,雪佛龙以530亿美元完成对能源公司赫斯(Hess)的收购,获得其在圭亚那大型油气项目中30%的股权。该项目拥有超过万亿美元的石油储量,且以每桶30美元的低开采成本著称。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由埃克森美孚运营,双方此前为争夺该项目权益经历一场激烈的仲裁战,最终以雪佛龙胜出告终。虽然双方在竞争中各有胜负,但这一收购显著提升了雪佛龙的未来产能和现金流表现,也迫使埃克森美孚不得不重新评估自身战略,开始寻求更多合作可能。除了圭亚那油田,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还共同参与了一项价值34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与印尼国有能源公司Pertamina达成谅解备忘录。此举旨在推动印尼油气产量的提升,同时在技术交流和项目管理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通过共同开发新兴市场资源,两家公司希望在全球能源版图中实现优势互补,分担风险,提升竞争力。这种“势同水火”的历史对手走向合作的现象,在全球能源行业引发广泛关注。
它不仅反映了传统能源市场的复杂动态,也反映出大型能源公司面对环保法规趋严、可再生能源加速发展的背景下的战略调整。双方合作背后,还显示出对未来能源供应安全和长期可持续增长的共同追求。虽然当下石油价格低迷对两家公司利润产生负面影响,但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都在积极布局新技术和新项目,努力提升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以期在未来市场中占据有利位置。两家公司均在投资碳捕获与储存、氢能及低碳燃料开发等前沿领域,力图实现能源转型与传统油气业务的平衡。此外,合作不仅限于生产层面,也体现在全球政治和经济合作框架内,尤其是在东南亚等战略新兴市场。印尼的合作协议正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作为东南亚最大的经济体,印尼的能源需求增长迅速,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通过加强与当地国企的伙伴关系,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不仅能分摊投资风险,还能赢得更多政策支持和市场认可。展望未来,虽然市场中仍不乏波动与挑战,但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的“合作竞争”模式或将成为能源行业新的常态。随着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加速,传统油气行业升级发展的任务愈发繁重,跨企业协同合作可能成为提升行业整体效率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综合来看,埃克森美孚与雪佛龙作为石油行业“双雄”,在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竞争后,逐渐从对峙走向协作,反映了能源市场的深刻变革和企业战略的适应性调整。面对行业利润压力和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两大巨头通过资源整合和合作创新,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路径。未来如何在持续推进传统油气开发与绿色能源转型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将成为埃克森美孚与雪佛龙乃至整个石油行业的共同课题。
他们的表现不仅影响美国能源市场,更将对全球能源格局产生深远影响。随着能源需求结构变化、技术革新持续推进,以及地缘政治局势复杂化,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这对“老对手”如何在竞争与合作中寻求共赢,将继续成为市场和投资者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