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军事紧张升级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2025年5月的印巴克什米尔冲突中,法国产拉法尔战斗机首次真实投入实战,成为战场焦点。然而,随之而来的并非仅是军事对抗,更有复杂的政治与舆论斗争。法方多位高级军官及情报机构纷纷指出,中国通过其驻外使馆积极介入,发起了一场针对拉法尔战机性能的舆论战,企图阻碍法国战机的海外销售,特别是在亚洲市场上的扩展。此举不仅是经济竞争的体现,更是争夺地区军事影响力的重要战线。中国利用驻外防务武官在与潜在买家及已购国家的军方官员接触时,传递了针对拉法尔性能的负面信息,尤其强调其在此次印巴空战中的表现不佳。
诸如印度空军损失了若干架飞机,其中包括拉法尔的说法被广泛传播,令购买拉法尔的国家产生疑虑。印度方面对战损数字保持一定保密,而法国方面则表态实际损失较少,为拉法尔辩护。中国此举明显意在强调其自主研发的歼-20等先进战机以及相关导弹武器的优越性,利用社交媒体等网络渠道快速放大信息影响力。社交媒体上涌现大量新建账号,发布以讹传讹和形象操控的内容,包括假冒战损照片和视频游戏模拟影像,形成网络舆论旋涡。法国防务部表示,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大规模虚假信息战,目的是破坏法国国防工业的声誉及其在战略自主性方面的形象。中国则官方否认相关指控,称其一贯采取谨慎负责任的军售政策,致力于地区乃至全球的和平稳定。
分析人士指出,这场信息战在中国欲限制西方国家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力的大背景下更具战略意义。中国寻求通过削弱法国与亚洲国家如印度尼西亚等地的安全合作关系,逐步提升本国军工的竞争力。印度尼西亚已订购42架拉法尔,并正在考虑追加采购。中国希望通过负面舆论影响竞标结果,令其国产歼-20及相关武器体系获得优势。事实上,拉法尔战斗机由达索航空研发制造,至今已卖出超过五百架,出口至埃及、卡塔尔、希腊、克罗地亚、阿联酋、塞尔维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法国视拉法尔为其防务工业的旗舰产品,作为国家战略自主和工业实力的象征。
拉法尔首次真实投入战斗让世界见证其性能,却也成为舆论攻防的焦点。此次印巴冲突让多方军事装备得到实战检验。巴基斯坦空军装备的中国制枭龙战机及中国产导弹展现出一定战力,令外界对中国军工产品的实战表现刮目相看。中国通过外交渠道向外界展示其武器装备的可信度并抹黑竞争对手的手法,与当前国际环境中的信息战趋势相吻合。中法两国虽然在诸多领域保持合作,但军事销售领域的激烈竞争不可避免。一方面,法国通过外交与情报部门全力维护拉法尔的国际声誉,打击谣言和虚假信息,保护其出口市场;另一方面,中国则通过多层面手段试图替代法国在全球尤其是亚洲的新兴市场的影响力。
全球化时代,军事硬实力往往与软实力紧密结合。信息战已成为现代战争的重要补充手段。中国此次通过使馆防务武官和网络舆论两手抓,尝试令潜在购买国弃购或减少对拉法尔的依赖,是软实力介入国际市场竞争的典型案例。未来,如此在外交与军售领域的较量将更加频繁。各国军工企业和政府需提升对假新闻和舆论攻击的抵御能力,构建多维度的外交与媒体战略。拉法尔因其高性能和多用途能力,仍是国际市场上备受青睐的战机之一,这也是为何其成为重点打击目标。
中法双方的这一轮角逐不仅涉及武器装备本身,更牵动国家形象、战略自主与地区安全格局。综合来看,印巴冲突不仅是两国间的军事较量,更催生出多国更深层次的地缘政治博弈。在新兴技术和信息传播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防范和应对复杂的舆论战,是全球军事外交不可忽视的课题。尽管中国否认相关指控,但法方发布的情报和媒体报道持续揭示中国通过外交使团以虚假信息影响国际军售市场的现实。印巴冲突激发的拉法尔争议,也从另一角度彰显了军事装备背后的国际政治博弈正在转向信息战和心理战领域。中国未来在提升自身军工实力的同时,如何平衡外交策略和国际形象,将是其持续扩大影响力的关键。
对法国而言,巩固拉法尔品牌信誉,加强多国合作,提升透明度和实战信息公开,将为其稳固国际市场提供有力支撑。总之,现代武器市场竞争已不再单纯依靠技术和性能,伴随信息时代的兴起,假新闻和舆论操控成为战场外的隐形战线。各国军工企业和政府应重视全方位的信息防护和战略公关,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安全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