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加拿大卑诗省法院作出了一项引发广泛关注的判决,一名男子因在服用魔法蘑菇及大麻后处于自动行为状态而被控性侵,但最终法院以他在所谓的automatism(自动行为)状态下不具备刑事责任为由判其无罪。这起案件不仅在法律界引起强烈反响,也让公众重新审视药物致醉与刑事责任,特别是涉及性侵等严重犯罪的边界问题。案件的被告名为Leon-Jamal Daniel Barrett,是英加双重国籍公民。2019年3月一晚,他服用了魔法蘑菇和大麻,随后产生了极度失控的精神状态。事发当晚,他在家中等待上帝指派的女性出现,坚信自己必须通过与她发生“神圣的性关系”来拯救堕落的人类。然而,等待无果,他离开住所,在街头遇到了一名陌生女子。
此后,他对该女子实施了暴力性接触,包括推倒、强吻、损伤胸部,甚至试图脱去对方裤子。受害者奋力反抗并最终逃脱,但精神和身体上都受到极大伤害。法庭记录显示,受害女性的反抗行为极其激烈,以至于咬伤了Barrett的舌头。案发后,Barrett情绪崩溃,刺伤自己胸部,并声称自己希望通过此举“重生”,继续完成拯救人类的使命。警方随后将其逮捕,现场发现他裸露、满身血迹,表现出对痛苦的不敏感。案件审理期间,Barrett的辩护律师提出,他由于摄取了含致幻成分的魔法蘑菇和大麻,导致神志严重异常,进入了automatism状态,即行为完全非自主,缺乏犯罪故意及自控能力,因而应免于刑事责任。
这种辩护基于加拿大刑法对自动行为的定义,即行为人处于一种无意识的、非故意的状态,无法对所为行为承担刑事责任。审判法官Timothy Hinkson在判决中称这是一案“非常特殊”的案件,认定Barrett在事件发生时确实处于自动行为的状态。尽管事实清楚其实施了所有指控中的行为,但由于精神状态异常,他不具备法定的责任能力。此案同时背景是加拿大最高法院于2022年推翻了刑法中一项关键条文——第33.1条,该条文原本禁止被告以“极端醉酒导致自动行为”辩护性侵等暴力罪行。最高法院认为该条文明显违宪,可能导致对“道德无辜者”的错误定罪。不久后,国会修订了该条文,以适应新的法律标准,即如果醉酒行为可预见可能导致暴力且被告未采取足够防范措施,则依然须承担刑事责任。
由于Barrett案发生时新规定未生效,因此适用旧法裁决。此案引发了社会公众对于使用药物后责任认定的讨论。支持者认为,法律应尊重科学事实和精神状态,避免将处于完全无意识状态的人错误定罪,防止“无辜者”受害。反对者则指出,性侵受害人的权益应得到更好保护,认为即使被告醉态严重,也应承担行为后果,否则可能助长滥用致幻药物的风险,并对受害者造成二次伤害。卑诗大学法律学教授Isabel Grant评论称,受害人遭受的创伤无法被简单归结于“道德无辜者”,社会和法律体系应在保护受害者与保障公正中找到更合理的平衡。她指出,受害者所遭受的长期慢性痛苦不应被忽视,司法判决应更加关注受害者的声音和权益。
这一案件还让人们关注到魔法蘑菇(含有致幻成分psilocybin)在现代社会中的复杂地位。虽然其在部分国家和地区因潜在治疗效果受欢迎,但服用此类精神活性药物存在极高风险,特别是在非医疗指导下与其他物质混合使用,可能产生危险的极端醉酒和失控行为。加拿大正处于迷幻药合法化与管理的敏感转型期,如何制定有效法规防止犯罪和滥用成为热点议题。此案中大麻作为另一常用药物,也引起了关注。虽是合法成人娱乐性用药,有研究表明大麻可缓解某些心理疾患,但大麻与魔法蘑菇的合用效应尚不明确,可能增加精神失控风险。司法系统在面对涉精神药物犯罪时需要更加谨慎和全面地评估证据及责任问题。
尽管法院未对Barrett定罪,他的行为影响极其严重,受害者心理与身体上的创伤仍在延续。法官判决结束时,特别提及受害人的持续痛苦和恐惧感,并希望Barrett能对自己行为负起道德责任,寻求救赎。公共安全专家呼吁,加强对类似案件的预防措施,提升相关人员的危机干预和心理健康支持。警方和社区组织也强调对受害者提供长期支持和心理治疗的重要性。总之,卑诗省此案是对加拿大刑法与社会价值观的一次重大考验。它揭示了现代社会在面对复杂的精神药物影响时,法律如何平衡个人责任与公共保护的问题。
司法判决虽体现了法律科学的进步,但也暴露了制度在受害者保障方面的不足。未来,随着法律修订和社会认知的发展,如何更好地处理类似案件,既保障公正又维护受害者权益,将成为法律界和社会管理者持续关注的重点。与此同时,公众对精神药物合法化及其潜在风险的认识也需进一步深化,推动制定更完善的教育、监管和预防机制。此案不仅成为法理学中自动行为犯罪辩护的重要案例,更对全社会关于道德、法律与人性责任的讨论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