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普及和非同质化代币(NFT)市场的兴起,很多跨国奢侈品牌开始涉足这一新兴领域。Dolce & Gabbana(简称D&G)作为全球知名意大利奢侈品牌,曾大力推出名为“DGFamily”的NFT项目,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关注。然而,随着项目进展不顺,投资者纷纷提起诉讼,指控项目方涉嫌欺诈及“拉地毯”(rug pull)行为。2025年7月,一位美国联邦法官对针对Dolce & Gabbana美国分公司的集体诉讼案作出驳回裁决,本文将围绕此次判决详细解析案件的法律判定依据、NFT市场的风险特点、以及国际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所面临的合规挑战。 首先,需要了解本案的基本背景。DGFamily是一款以奢侈品牌为卖点设计的NFT系列,累计筹集资金超过2500万美元。
投资者们购买NFT后被承诺将获得包括数字资产、实体奢侈品及专属活动在内的多重权益。诉讼中买家控诉该项目未能兑现承诺,数字服装未按时发放,且交付的产品甚至无法在相关虚拟平台Decentraland中使用。此外,项目被指控在资金到账后被开发者迅速放弃,涉嫌通过虚假宣传筹资后跑路。 诉讼的关键在于将Dolce & Gabbana美国分公司Link至主导项目运作的意大利母公司之间的责任划分。原告试图证明美国分公司作为“另一面目”(alter ego),对意大利母公司的行为负连带责任,依据是两者之间共享高管人员、办公地址及经营资源。法庭审理中,美国联邦法官Naomi Reice Buchwald强调,尽管两家公司之间存在一定的业务重叠,但这种重叠在跨国企业结构中较为常见,原告未能提供足够事实证明美国分公司对母公司拥有完全控制权,无法满足法律上对“刺破公司面纱”原则的严格要求。
法官特别批评了原告的“集体指控”方式,将两个公司混为一谈,缺乏针对性指控和具体证据支持。除裁定驳回美国分公司的诉讼请求外,法庭还指出其他被告包括总部位于迪拜的UNXD公司和意大利的Bluebear Italia SRL未被有效送达诉状,诉讼在程序上亦遭遇重大障碍。 这次判决对NFT投资者来说是一个打击,折射出在快速发展的数字资产领域投资风险高及维权难度大的现实。NFT市场自2021至2022年达到巅峰后,因部分项目收割资金后无故弃置,引发多起类似“拉地毯”案件。部分投资者虽然强烈表达不满,但面对复杂的企业架构和司法领土管辖问题,很难将责任进一步追溯至国外母公司或合作方。这也暴露了现行法律体系在应对跨国区块链项目时存在空白及挑战。
对此,专业律师指出,投资者在参与此类数字资产产品时需保持高度警惕,详细审核项目背景、法律主体归属及合同条款,并尽可能理清资金流向和运营责任。 而对于奢侈品牌自身,涉足NFT无疑是尝试数字化转型、拓宽品牌影响力的重要尝试。D&G的DGFamily项目起初获得市场高度关注,结合其奢华基因与创新科技,打造出实体产品与数字藏品的融合。但此次司法判决也提示企业在布局区块链产品时必须重视合规风险,明确法律责任主体,设立完善的治理结构及透明的披露机制,以避免日后发生法律纠纷对品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此外,案件也反映出全球NFT生态系统正处于规范化初期。监管机构在多个国家纷纷出台针对数字资产的政策条规,旨在防范诈骗、保护投资者利益。
此次美国联邦法庭的裁决虽然维护了独立法人原则,但未能直接解决消费者维权诉求。未来,NFT市场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法律框架和行业自律,只有建立可信赖的生态环境,才能促进数字资产产业的健康成长。 由此看出,Dolce & Gabbana诉讼案不仅是一起涉及奢侈品与NFT结合的商业纠纷,更是数字经济时代跨境法律治理的缩影。它提醒我们,数字资产的创新不仅在于技术突破,更依赖于法律的配套与市场的成熟。投资者应具备清醒的风险意识,企业应积极适应监管要求,监管部门更需推动国际合作与法规完善。 综上,联邦法院驳回针对Dolce & Gabbana美国分公司的NFT诉讼案,基于缺乏确凿的公司控制关系事实认定以及程序性问题,终结了该案件在美国大陆的展开。
此案深刻揭示了NFT产业快速发展背后的法律难题和市场风险,促使各相关方反思如何在创新驱动的背景下构建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未来,NFT及数字藏品市场仍将持续演进,唯有多方协作与制度建设得以跟进,才能真正实现技术革新与消费者权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