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加密货币市场的持续升温,围绕数字资产的各种安全风险日益凸显。其中,一种被称为“扳手攻击”的暴力犯罪手段开始引发广泛关注。扳手攻击指的是犯罪分子通过施加暴力威胁、甚至折磨持币者,以迫使其交出加密钱包的密码和密钥,从而直接获取巨额数字资产。虽然此类事件在过去几年较为罕见,但随着比特币和其他主流数字货币价格的飙升,相关攻击频率和恶性程度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暴力伴随着血腥的扳手攻击对加密投资者的身心造成严重创伤,也揭示了现有数字资产安全机制的漏洞和社会监管的不足。 “扳手攻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09年,一条来自知名网络漫画xkcd的幽默漫画指出,任何加密软件的弱点其实是人类本身,只需要用一个普通扳手殴打用户,就能逼其交出密码。
尽管漫画本意诙谐,其后现实中却逐渐演变成真实的暴力犯罪形式。2020年之后,尤其是在2025年比特币价值攀升到历史新高之际,类似的物理攻击事件数量猛增。安全研究机构TRM Labs发布报告指出,当黑市资金流转加速,犯罪利益驱动明显,加密货币持有者面临的暴力风险同步加重。传统的黑客攻击趋于成熟和高科技,而扳手攻击的核心优势在于“不需要技术,只需暴力”,使其更易于复制和扩散。 纽约曼哈顿SoHo区近期发生的一起震惊社会的加密币投资者被绑架及酷刑事件引发广泛讨论。受害者为28岁的意大利加密投资者,他被老相识以巧妙操控方式诱骗回国后囚禁长达17天,遭受电击、毒打、药物强制使用和极端折磨,目的是逼迫其交出价值数百万美元比特币钱包的密码。
警方迅速逮捕了两名嫌疑人,其中一人为前警员。该事件暴露出具体暴力手段的多样性和犯罪分子对加密钱包极度渴望,以及他们采取的策划周密、残酷无情的拷问方式。 不仅纽约,在伦敦、拉斯维加斯、多伦多、布宜诺斯艾利斯乃至法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均爆发过类似案例。受害者多为加密圈内知名人士、投资大户及会议参与者,这些人通常拥有庞大未经过传统金融系统保护的数字资产。犯罪分子通过社交媒体对目标进行信息收集,利用其公开的地址、行踪甚至私人信息进行锁定和追踪,展示了数字时代犯罪的智能化升级。一些受害者为保护隐私和资产安全,不得不关闭个人社交账号,转为私密沟通,甚至接受格斗训练以增强自卫能力。
显而易见,如此情势下,加密资产的安全风险已不再是单纯的网络安全问题,而是涉及公共安全和人身安全的综合挑战。 攻击的常用手段包括绑架、毒药、身体折磨、威胁等,这些极端暴力行为远远超出传统偷窃范畴。2019至2025年间的案例显示,绑架勒索加密货币的钱款数额可高达数百万美元。犯罪集团结构日渐完善,一些案件甚至涉及跨境协作的有组织犯罪团伙。特别是在法国,因有组织犯罪回归,针对加密持有者的绑架和酷刑案激增,令当地政府不得不出台紧急应对措施,推动政府部门与加密企业合作加强防范。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未来几年内,这类暴力事件有可能继续攀升,随之而来的是加密资产持有者权益和人身安全保护的多重难题。
数据表明,2021年全球记录的扳手攻击约35起,此后随着加密货币价格上涨,2025年首半年已接近破纪录数量,且整体趋势仍在上升。尽管相较于网络攻击和钓鱼诈骗这类传统数字犯罪数量有限,但扳手攻击的暴力性和创伤性使其极具威胁性。更重要的是,攻击者多为素人犯罪分子,不依赖高科技工具,仅通过暴力就能得手,令防范难度大幅加剧。加密社区因此呼吁加强线下安全措施,推广保密意识,并建议投资者尽量减少公开个人信息,远离可能暴露自身财富身份的场景。 应对扳手攻击,行业专家提出了多种策略。首先,内部安全培训必不可少。
投资者应认识到暴力威胁的可能性,避免在公共平台炫耀资产或行踪,降低被锁定风险。其次,加强多重身份验证与冷钱包管理,避免大额私钥直接暴露。同时,增加家庭和办公环境的物理安防设施,如安装监控摄像头、警报系统以及安全锁具。此外,建立数字资产的紧急备份和恢复方案,确保账户受攻击时依然可以恢复。最后,行业监管和执法部门亟需出台更严厉的法律法规,加大打击此类犯罪的力度,提升跨境侦查合作水平。 社区内部也涌现出许多创新技术手段来应对暴力威胁,包括生物识别加密、多重签名钱包、门限签名方案等,这些技术为私钥管理提供了更灵活和安全的解决方案。
部分顶尖加密投资者甚至引入军事级别的安全训练,配备专业安全团队,作为自保手段。与此同时,区块链技术本身的公开透明特性既是优点也是隐患,如何平衡信息透明与用户隐私,成为产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 扳手攻击现象的背后不仅体现了数字货币价值的显著增长,更暴露了加密资产安全生态的不成熟和监管空白。数字货币作为新时代金融资产,其匿名且难以追踪的特性固然赋予了极大自由,不过也为犯罪提供了便利条件。随着越来越多传统金融机构和富裕群体入局,加密市场不可避免要面对更复杂的安全风险格局。未来,加密社区、技术研发者、法律监管者需要形成合力,共同构建一个既能保护投资者权益又能有效防范暴力犯罪的安全环境。
可以预见,扳手攻击作为加密货币安全威胁中的“黑暗面”,将持续对投资者构成严峻考验。尽管目前相关案例尚属少数,但暴力趋势不容忽视,其影响范围有扩大之势。加密货币持有者不仅要应对网络诈骗和技术漏洞,也需警惕来自现实生活中的身体威胁。在数字资产逐步成为财富主流载体的过程中,如何做好个人和团队的防护准备,对于保障资产安全和人身安全而言尤为重要。作为投资者,保持低调、提升警惕意识并合理运用各类安全工具,将成为抗击扳手攻击的关键策略。只有全面强化安全意识与应急能力,加密资产的光明前景才能真正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