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最大的银行之一摩根大通的掌舵人,杰米·戴蒙(Jamie Dimon)在金融界的言论一直备受关注。近日,他公开表达了对稳定币的支持态度,同时依旧对比特币保持谨慎甚至负面的看法,这一立场引发了市场和行业内广泛讨论。戴蒙的发言不仅反映出他对区块链技术和数字货币生态的复杂看法,也呈现出传统金融机构与新兴加密资产之间微妙的关系变化。戴蒙肯定稳定币的信号无疑为这一领域注入了更多的信心和合法性,但他对比特币的谨慎则提醒我们关于加密货币风险与监管的长期挑战。戴蒙在接受CNBC专访时称自己是稳定币和区块链技术的“信徒”,但对比特币个人并不认同。他表示,摩根大通“将拥有属于自己的稳定币”,该稳定币将与美元等基础资产挂钩。
戴蒙认同稳定币在某些场景下具备传统现金无法实现的功能,这与当前市场对数字资产的需求相吻合。他强调:“这归根到底是客户的需求,而非摩根大通个人的偏好。”这番话凸显了他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捕捉,也表达了大银行灵活适应数字金融趋势的态度。戴蒙多年来对比特币的态度一直颇为严厉。2017年,他曾指出,如果摩根大通员工交易比特币,将会被解雇,并称他们“愚蠢”。到了2023年,戴蒙更是将比特币形容为“被过度炒作的骗局”和“宠物石头”,并认为加密货币整体是一场“浪费时间”。
但他同时承认区块链技术是有价值的技术,特别是在金融信息转移和交易结算方面的应用。戴蒙指出,区块链是基于去中心化账本技术的系统,摩根大通已经利用该技术实现了隔夜回购市场和日内资金结算。他坚信这些技术将在未来金融业务中扮演重要角色,显示出他区分比特币作为资产和区块链技术作为工具的清晰思路。在稳定币方面,戴蒙表露出更为开放的态度。近年来,稳定币因其价格相对稳定和挂钩传统货币的特点,成为了加密市场中备受关注的资产类别。稳定币能够兼顾加密资产的高效性和传统货币的稳定性,为支付、结算等业务提供了更便捷的选择。
摩根大通甚至打造了名为Kinexys(前身Onyx)的区块链团队,旨在通过区块链技术提升银行业务效率。该团队不仅在银行内部搭建了“围墙花园”式的私有链,还逐步向公共区块链扩展。2025年5月,摩根大通完成了首笔基于公共区块链的交易,而6月Kinexys推出了JPMD代币,一种类似稳定币的持仓凭证,代表摩根大通的存款。这不仅体现出了戴蒙领导下银行对数字资产和区块链应用的实际推进,也为稳定币的合法合规发展指明了方向。值得关注的是,近日美国国会通过了GENIUS法案,这部重磅立法为稳定币的监管框架奠定了基础。戴蒙对稳定币的肯定在一定程度上呼应了政策环境的变化,使得大型传统金融机构更有信心涉足这一领域。
在他的视角中,稳定币并非单纯的加密货币,而是一种能够在合法合规基础上推动支付革新的重要工具。戴蒙对比特币的冷淡态度其实反应了主流金融机构对加密货币资产属性的担忧。一方面,比特币价格波动剧烈,缺乏稳定的价值锚定,难以成为可信赖的支付手段;另一方面,比特币的去中心化和匿名特性可能带来监管风险和潜在的洗钱问题,这让银行和监管机构保持警惕。此外,戴蒙还担心加密货币市场泡沫的爆裂风险可能给整体金融体系带来不稳定。他的谨慎基调表达了对加密资产风险管理的关注,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经济环境充满各种不确定性的大背景下。稳定币则被视为数字金融与传统金融之间的桥梁,既可利用区块链技术的高效结算优势,又能保持与法币资产的联动,较易被监管部门接受。
摩根大通作为一家全球金融巨头,在区块链和数字资产应用方面进行的积极尝试,也预示着传统银行业渐渐拥抱数字化转型。戴蒙的发言传递出一种务实的态度:支持技术创新,但强调风险可控和合规首位。他虽未改变态度对比特币的基本看法,但在稳定币和区块链技术方面则表现出开放与期待。整体而言,戴蒙对稳定币的支持为这一新兴领域带来了更广泛的机构认可,也促进了公众和市场对稳定币及其潜力的重新评估。但比特币依旧面临来自传统金融界的质疑和挑战。未来,随着区块链技术和数字资产监管环境的不断完善,稳定币能否真正实现其承诺的创新价值,仍有待市场检验。
戴蒙的观点既是传统金融机构与新兴加密资产碰撞中一面镜子,也是一种谨慎试探数字货币未来发展路径的重要参考。对于广大投资者和关注数字货币的公众而言,理解戴蒙这一立场,有助于全面把握加密行业动态与金融创新的复杂格局。在推进数字经济的浪潮中,稳定币或将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金融的关键纽带,而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则仍需在风险与价值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眼下,摩根大通的行动和戴蒙的声音清晰展现出传统金融对区块链潜力的承认以及对数字资产风险的警醒,预示未来金融生态的持续演变和多元化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