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密货币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近期在英格兰和威尔士高等法院的D’Aloia诉无名被告案(D’Aloia v Persons Unknown)判决为虚拟货币交易所及受害者提供了重要的法律指引。这一案件不仅揭示了加密货币平台在应对欺诈行为时潜在的法律责任,还进一步明确了加密资产作为财产的性质以及追踪或跟随这些资产的法律依据。 案件的背景要追溯到2021年底,原告Fabrizio D’Aloia在一个自称与美国受监管经纪公司有关的网站上开设了账户,以便进行加密货币交易。然而,该网站实际上是由一群诈骗者设立的虚假平台。D’Aloia在该平台上转移了价值40万美元的Tether(USDT)加密货币到诈骗者控制的钱包中。这些加密货币在未获得D’Aloia同意的情况下被转移,并经过一系列中间钱包的转账,最终抵达了由泰国加密货币交易所Bitkub管理的一个保管钱包中。
在D’Aloia的诉讼过程中,他试图追踪其转入Bitkub钱包的USDT,并对Bitkub提出了不当得利和建设性信托的索赔。然而,Bitkub以未能证明D’Aloia的USDT已到达其账户为由,最终驳回了这些索赔。尽管如此,法院对Bitkub在处理可疑交易时的责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指出尽管D’Aloia未能成功索赔,但Bitkub对可疑账户活动的“实际通知”是显而易见的。 法院特别提到,Bitkub应该意识到其钱包中接收到的资金可能涉及洗钱风险。Bitkub的每日提款限额措施本应引起其对可疑交易的警惕,而在D’Aloia的案例中,正常情况下,这类可疑活动应受到进一步调查。法院的裁决明确表示,Bitkub对于可疑账户活动的知识足以构成对可能欺诈行为的实际通知,因此不可在未作进一步调查的情况下支付款项。
此案还对USDT在英国法律下的财产权进行了界定。法院裁定,USDT应被视为财产,而不是分配权或诉权。这一判断强调了加密货币的独特性,指出其财产的本质不仅在于底层数据,还在于与这些数据相关的交易功能性。由于USDT在不同交易中保留其独特的交易功能,法院认为,理论上可以在法律上“跟随”USDT,而不仅仅是追踪,即使其与其他被混合的USDT混合在一起。 值得注意的是,在识别和追踪通过混合资金流通的申请人时,默认的追踪方法通常是“先进先出”(FIFO)原则,然而在涉及欺诈的案件中,法院承认申请人不一定局限于FIFO,可以采用其他合理的方法,只要这些方法在证据上是充分的,并且公平对待所有无辜的索赔者。 这一判决为加密货币交易所提供了警示,对任何受加密欺诈影响的人来说也是一份指南。
交易所必须加强其针对可疑交易的检测与监控机制,建立健全的控制系统,特别是对于管理保管钱包的系统。如果未能在可疑活动面前采取合理的行动,这可能会使交易所失去以诚信或缺乏通知为基础的辩护权。 此外,受加密欺诈影响的人员在考虑追索已被不当挪用的加密资产时,应充分理解所涉及加密货币的特性,利用专业的建议和帮助,评估是否可以试图“跟随”误用的加密资产,或者考虑其他追踪方法,尤其是在面对复杂的资金流动时。 在其他方面,这一案件也给加密货币作为财产的法律地位带来了重要的思考。根据法院的结论,加密货币可能不会被视为程序债权,这对于处理加密资产基金的清算事务颇具意义,因为投资者在此类基金中可能持有相应的加密资产作为股份。 总的来看,D’Aloia诉无名被告案为加密货币交易所的法律责任及其对受害者的影响提供了深刻的示范。
在这个迅速变化的金融环境中,交易所和投资者需更加谨慎,随时关注新的法律动态,以便及时调整应对策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随着加密货币市场的不断成熟,法律框架亦在逐步完善,未来如何更好地规避风险和降低欺诈案件的发生,将成为各方共同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