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美國輕型車銷售達到約146萬輛,同比僅增長1.5%,但考慮到當月多出一天的銷售日因素,銷售量實際呈現出2.2%的下滑,這反映出市場逐漸進入放緩階段。日均銷售速度從四月的5.67萬輛下降至五月的5.42萬輛,年化銷售速度亦從1,740萬輛縮減到1,530萬輛。這一變化恰好映射出汽車產業正面臨關稅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與挑戰。從銷售結構來看,零售銷售有所增長,達到120萬輛,提升了2.2%;但車隊銷售則下降1.6%,僅為26.1萬輛。汽車製造商的表現差異明顯,行業格局開始產生微妙變化。通用汽車仍保持市場領先地位,五月銷量為25.8萬輛,佔有17.6%的市場份額。
然而,豐田集團的銷量表現強韌,達到24萬輛,兩者銷量差距縮小至不到1.8萬輛,這是自2024年4月以來的最小差距。更為顯著的是福特集團,此次銷售總量達21.5萬輛,創下2019年5月以來的最高月度銷售成績。在品牌層面,豐田以20.7萬輛排在第一,福特緊隨其後,達20.3萬輛,雪佛蘭位居第三,銷量為16.3萬輛。從車型銷量來看,福特F-150連續第二個月成為銷售冠軍,五月售出4.63萬輛,緊隨其後是豐田RAV4,銷量為4.53萬輛。雪佛蘭Silverado五月份重回銷售榜第三,銷量達4.08萬輛,這是自2024年10月以來的首次。除此之外,本田CR-V以及豐田凱美瑞也位列五月前五暢銷車型,其中凱美瑞自2023年2月以來首次進入前五,顯示出其市場競爭力的回升。
從市場細分看,緊湊型非高端SUV在五月占據了21%的市佔率,雖為今年以來最低,但較去年同期仍增加0.6個百分點。中型非高端SUV佔比稍降,為15.6%,小幅回落約0.2個百分點。而大型皮卡車則表現強勁,達到14.5%的市場份額,這是2025年以來最高的一次,除了2024年12月以外,未曾見過更大的市佔比。銷量提升主要得益於雪佛蘭Silverado等車型推出的促銷活動。GlobalData美洲銷售預測經理David Oakley指出,五月份銷售不算糟糕,但反映出關稅政策形勢明朗後市場的調整態勢。三四月的銷售激增部分源於消費者提前購買以躲避可能的價格上漲,如今這波提前購買潮已過,市場需求顯著放緩。
不同車企的銷售表現分化,部分品牌面臨庫存短缺,原因之一是對關稅措施的應對策略尚未成熟。依賴車隊銷售以提升銷量的廠商也受制約,當前市場更強調零售銷售的盈利能力,而零售成功與否大部分取決於產品的吸引力。高端品牌銷售增長受限的原因較為複雜,其中過度偏重電動車的品牌受到較大阻力,經濟不確定性和關稅帶來的波動也加劇了市場的複雜度。關稅問題的核心在於它直接影響汽車生產成本和價格結構,特別是在供應鏈環節容易引發連鎖反應。許多汽車製造商依賴從國外進口零部件,關稅上調使得成本增加,企業不得不重新評估生產佈局與定價策略。同時,消費者信心受政策影響呈波動,對高端車型和新能源車的需求因此變得更加謹慎。
從產業鏈角度看,關稅衝擊也催生了供應鏈的再配置需求,廠商開始考慮更多元化的零部件來源和地區生產基地,以降低風險。這些調整初期或會帶來額外成本,但長遠來說有助於提高產業韌性。面對關稅挑戰和市場放緩,汽車行業正在尋找新的增長點和競爭優勢。創新技術,尤其是在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領域的投入,成為企業尋求差異化的關鍵。儘管部分高端品牌因過度依賴電動車遇冷,但大環境下電動車的普及趨勢不可逆轉。藉助政策支持和技術成熟度的不斷提高,未來電動汽車市場仍有巨大潛力。
零售端的銷售策略也需調整,以吸引更多消費者。優惠促銷、靈活金融方案和提升客戶體驗等措施逐漸成為標配,有助於提升傳統燃油車及新能源車的吸引力。此外,二手車市場的活躍也對新車銷售形成間接助力,廠商與經銷商需加強對該市場的布局和服務優化。展望未來,美國車市在面臨關稅政策的擾動時,需要平衡供需、創新驅動與市場靈活性。企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庫存調整與銷量震盪,但通過技術創新、供應鏈多元化及精準市場運營,有望逐步化解挑戰,迎來穩健成長。消費者對價格敏感度提升,促使整體行業更注重性價比與產品多樣性。
隨著政策逐漸明朗,市場信心預計將恢復,而行業格局也將在新的市場規則下發生根本變革。汽車產業作為美國經濟的重要支柱,其在全球供應鏈中的核心地位決定了關稅政策的全球影響力,企業與政府層面需要攜手推進更加穩定和可預測的貿易環境。滿足市場瞬息萬變的需求,將是未來美國汽車行業保持競爭力的關鍵。總結來看,2025年美國輕型車市場的放緩,背後反映了關稅政策帶來的多維度挑戰與調整壓力。從銷售數據到品牌競爭,整個產業鏈都顯示出尋求重塑與突破的跡象。企業只有擁抱變革,深入理解市場趨勢,積極優化供應鏈及產品結構,才能在關稅影響下掌握新機遇,推動行業走向更為健康和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