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联合创始人Vitalik Buterin在9月12日引发了一场关于以太坊二层网络(Layer 2, 简称L2)的重要讨论。他明确表示,到2024年底,任何未能达到“第一阶段”(Stage 1)的网络都不再被视为“二层网络”。这番话不仅彰显了Buterin对以太坊生态发展的关注,也提示了加密社区对于网络安全性及去中心化的重要性。 随着以太坊生态系统的不断扩展,更多的项目开始声称自己是以太坊的二层解决方案,这些项目意图通过提升交易速度和降低成本来吸引用户。然而,Buterin对此表示担忧,他指出,许多所谓的二层网络目前仍停留在“零阶段”(Stage 0),这意味着这些网络的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特性尚未得到保证。 Buterin在6月2日发布了一条评论,提到了去中心化金融(DeFi)协议Velocore被攻击的事件。
虽然Velocore声称是以太坊的一个二层网络,但当攻击发生时,团队急于暂停区块生产,以避免攻击者从以太坊提取资金。这一事件引发了批评,认为这种情况的发生显示出以太坊生态在去中心化的道路上进展缓慢。 “以太坊二层网络的时代已经来临,而单靠技术上的承诺已不再足够。”Buterin在其近期的声明中强调。他明确表示,任何标榜为二层解决方案的网络都要在设计上拥有一定程度的去中心化,以确保其安全性和用户的资金安全。 对于以太坊二层网络的去中心化进程,Buterin提出了“第一阶段”的定义。
所谓“第一阶段”,指的是网络的智能合约应当具有“欺诈证明”或“有效性证明机制”,以确保开发者无法提交无效的状态根。这意味着,若开发者试图通过错误的操作来提取不属于他们的资金,系统应能即时识别并拒绝该请求。此外,他还要求二层网络应设有安全委员会,其中至少三名成员应来自开发团队之外,以防止任何单一组织或人员对网络的操控。 根据L2Beat的数据,目前已成功达成“第一阶段”的二层网络有六个,其中包括了Arbitrum One、Optimism、dYdX v3、ZKsync Lite等。这些网络在保证去中心化和安全性的同时,赢得了用户的信任。Arbitrum One是一种能够处理欺诈存取款的网络,并设有14名验证人,确保恶意操作无法通过智能合约被后台轻易覆盖。
Optimism则在6月10日成功达成“第一阶段”,不过在8月17日因检测到系统漏洞又回退至“零阶段”。在不久后,经过调整,它再次达成了“第一阶段”的标准。 但Buterin警告称,未能实现“第一阶段”的网络则可能在2025年后失去“二层”称号。包括Base、Blast、ZKsync Era等多个网络目前被评为未达到“第一阶段”。例如,Base网络目前未实现欺诈证明,但由于它是Optimism Superchain的一部分,未来有望达到“第一阶段”。而Blast虽然允许用户运行节点检查交易有效性,但面临无法独立提取资金的风险,依然被L2Beat评为“零阶段”。
Buterin的呼声不仅仅是对技术的要求,更是对生态系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期待。他认为,急需促使项目方加速推进技术开发,以落实去中心化目标和用户资金安全。他指出,如果项目始终停留在“零阶段”,那么对用户来说,是不值得信任的。此番言论也引发了社区的思考,许多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投资和参与决策。 在未来的几个月里,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将是以太坊生态的关键。项目方需要在确保技术合理性的同时,积极推动治理结构的完善,确保去中心化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而这也将决定以太坊在不断变化的加密市场中能否保持竞争力。 在这一背景下,众多以太坊用户对上述六个达到“第一阶段”的网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渴望了解这些网络如何实现技术突破,并对以太坊的未来发展抱有期待。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整个以太坊生态的活跃度,也将引领更多创新项目的出现。 然而,Buterin提出的要求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在快速变动的技术环境中保持足够的灵活性,同时又不牺牲网络的去中心化和安全性,是项目方面临的重要任务。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和开发者都在密切关注这些变化,试图找到最合适的发展路线。
最后,Vitalik Buterin的这番言论为以太坊的未来发展点燃了新的希望,同时也敲响了警钟。事实上,只有实现真正的去中心化,以太坊的二层网络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价值。随着社区的持续努力和技术的进步,未来的以太坊生态将可能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在这样的背景下,谁能在新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人们热切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