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美国政治舞台上,曾经支持边缘阴谋理论和非主流议题的政治人物,如今正陷入一场困境,这场困境不仅由他们曾经提倡的理念引发,更是他们早先承诺的兑现难题。司法部和联邦调查局(FBI)的多位高层官员,如联邦调查局局长卡什·帕特尔、司法部长帕姆·邦迪以及副局长丹·邦吉诺,都是这一现象的典型代表。他们在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支持下,肩负着揭露“深层政府”秘密和兑现有关阴谋论承诺的重任,但现实却让他们面临巨大压力和不断增强的质疑。帕特尔和邦吉诺等领导人与特朗普关系紧密,以往凭借推崇各种阴谋论获得支持和知名度,而今他们不得不应对公众、媒体甚至政治盟友对其未能兑现承诺的批评。他们曾许诺揭露大量所谓的“深层政府”内幕,或揭开诸如杰弗里·爱泼斯坦之死等备受关注案件的真相,但至今尚未交出令人信服的证据和结果。爱泼斯坦在2019年被发现死于纽约曼哈顿狱中的案件成为相关争议的焦点。
虽然调查报告指出监狱管理存在严重失误,但正式认定其死因是自杀。尽管如此,特朗普及其支持者依然坚信这是一起被掩盖的谋杀事件,暗示背后存在阴谋。而帕特尔、邦吉诺等人则被期待挖掘更多细节,满足特朗普阵营和阴谋论追随者的强烈愿望。这种压力令他们陷入尴尬境地:一方面必须回应支持者的期待,另一方面又受到调查结果和现实证据的限制,无法交出实质性突破。批评者形象地将他们比作“阴谋论兑现中心”,但“货架空空如也”——他们被困于自己与阴谋论结缘所设下的陷阱。政治学者罗素·缪尔黑德指出,这批领导人所创造的现实,以阴谋论模糊事实、破坏信任为特征,最终成为他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世界。
特朗普本人也在竞选中大力宣传移民犯罪、“深层政府”阴谋和QAnon等未经证实的理论,进一步助长了支持者的非理性期待。QAnon阴谋指控包括多位民主党政要涉足儿童性交易等罪行,然而至今未见任何实质性证据,支持者的失望与疑问也日益增长。此外,曾在特朗普政府内任职的相关人士透露,特朗普及其团队对极右翼阴谋论者的拉拢使得政治生态更加复杂,支持者对执政者的压力呈现出“永不满足”的趋势。司法部长邦迪正是在这种环境中任职,一开始她承诺将公布关于爱泼斯坦案的新证据,但公布的一些材料并未引发预期的轰动,反而激起了一片批评声浪。为避免声誉受损,她不得不投入更多资源和人力,继续调查旧案档案,但令人失望的是未有重大进展。与此同时,埃隆·马斯克等公众人物也曾暗示这些调查未公开的背后有不可告人的原因,进一步加剧了公众的怀疑与猜测。
邦吉诺和帕特尔大多选择在右翼媒体和播客中发声,回避主流媒体的质询,这不仅显示出他们对现有媒体环境的不信任,也强调了他们急需维系右派基础支持的现实考量。知名播客主持人乔·罗根曾邀请帕特尔,后者宣称自己是“职业真相传播者”,不愿因政治压力而违背信念。然而,许多阴谋论领域的核心粉丝依然质疑其诚意,认为他们只是“危险的危机公关人员”。这折射出政治与阴谋论实践之间的深刻矛盾:政治家必须执政和依法行事,但阴谋论往往基于不实和诡异的假设,若过于依赖阴谋论纲领执政,将陷入信任危机甚至执政瘫痪。除了爱泼斯坦案,邦吉诺还多次提出将调查拜登任内西翼的可卡因事件、2020年最高法院堕胎权草案泄露以及2021年国会山管制炸弹案件等热点事件,试图安抚和回应特朗普支持者对正义伸张的期待。然而这些案件多数已深入调查,且公开信息充足,尚未发现能够颠覆主流认知的新证据。
特朗普还亲自拉拢阴谋论支持者,并赋予其白宫显赫位置,如颇具争议的劳拉·卢默,这进一步将白宫变为阴谋论传播的温床。与此同时,支持特朗普的“1月6日国会山事件”相关被赦免者也不断施压,希望执法机构迅速逮捕他们眼中的“深层政府罪犯”,甚至主张抛开司法程序的基本原则。这种激进诉求加剧了执法部门政策执行的困境,也加大了司法官员的政治冲突风险。不少右翼媒体人士承认,前期对爱泼斯坦案和俄罗斯调查的执着近乎迷恋,耗费大量精力却难有成果,呼吁特朗普阵营应将精力转向更为现实和紧迫的议题,避免继续在阴谋论泥潭中沉沦。种种迹象表明,帕特尔、邦吉诺及邦迪等人正处于巨大的舆论和政治夹击中,努力在兑现承诺与维护机构公信力之间挣扎。丹·邦吉诺公开表达了这种孤独感,称自己为完成使命已付出一切,但仍常常感到被孤立和不被理解。
总体来看,曾为边缘阴谋论招魂的政治领袖,如今成为这些虚构期待的最前沿执行者,在“阴谋论迷局”中试图寻找出路。他们的命运折射出现代美国政治的深刻分裂与困境,展示了政治炒作与现实治理之间的张力。随着公众对权威机构的信任不断下降,阴谋论成为左右政治走势的强大力量。然而基于谣言和未经证实的假设构建政治蓝图,最终只能导致挫败、分裂和信任危机。未来,解开这一困局的关键或许在于重建事实基础上的信任,平衡舆论期待与司法公正,促使政治领袖勇于面对现实,而非沉迷于阴谋论泥淖。只有如此,才能避免政治舞台成为“自设陷阱”,推动美国社会迈向更加稳定和理性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