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资产和区块链技术的迅猛发展,非同质化代币(NFT)逐渐走进公众视野,吸引了全球众多品牌的关注和参与。作为运动品牌巨头,耐克于2021年收购了专注于数字收藏品的NFT工作室RTFKT,一度引领虚拟运动鞋及数字艺术品市场。但近期,耐克因突然关闭NFT平台RTFKT而被一群用户联合起诉,诉讼金额高达500万美元,案件迅速引发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RTFKT作为耐克布局元宇宙和数字藏品的重要项目,曾为用户提供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运动鞋和多样化的虚拟互动体验。RTFKT的NFT产品不仅具备艺术收藏价值,还包含不同程度的游戏互动属性,如任务挑战与奖励机制,吸引了大量数字藏品爱好者和投资者。然而,2025年1月,耐克决定关闭该平台,使得持有NFT的用户无法继续通过二级市场交易,也失去了继续参与平台设定的游戏机制的机会。
用户控诉称,这一举措导致他们持有的NFT资产价值大幅缩水,损失惨重。值得注意的是,诉讼的原告方不仅指出耐克在实施关闭操作前未给予充分告知,也重点强调了该事件背后的法律问题。原告律师认为耐克所出售的NFT构成了未注册证券,控告耐克未按照美国证监会(SEC)相关规定进行登记和披露。根据诉讼文件,耐克利用其品牌影响力及营销策略,吹捧RTFKT的NFT项目,吸引投资者购买有望升值的数字资产,然而关闭平台的行为本质上构成了“拉地毯”(rug pull)式的诈骗手法,导致众多投资者蒙受“重大损失”。诉讼特别强调,数字资产的价值与品牌方的市场推广能力密切相关,耐克的参与让NFT的价值起初被严重高估。与此同时,NFT市场整体在2025年初经历了剧烈的调整,交易量和总销售额均大幅锐减。
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NFT销售额同比下降了63%,从2024年同期的41亿美元降至仅15亿美元,市场热度下滑及投资风险显著增加。分析人士认为,耐克关闭RTFKT平台不仅是其业务战略调整的结果,也体现了品牌对数字资产及元宇宙领域风险的重新评估。但对广大持币用户和NFT收藏者来说,项目方的突然撤退无疑是沉重打击。除了经济损失,许多用户还失去参与社区互动及完成游戏任务的权利,这一权利是他们当初购买NFT的重要动因之一。值得注意的是,虽然NFT在技术层面被视作数字收藏品,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但其法律属性尚处于争议阶段。美国法院尚未对NFT是否属于证券做出最终裁定,NFT市场的监管框架依然不明朗。
此次诉讼涉猎NFT归属法律属性问题,引发了业内对未来NFT监管方向的深刻思考。一些平台如OpenSea已公开呼吁SEC明确排除NFT于证券法之外,以促进数字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耐克方面截至目前未对诉讼作出公开回应。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作为传统品牌巨头,耐克此举将成为其他企业在探索元宇宙和区块链领域的案例参考,未来品牌与数字资产市场的合作模式需更加规范和透明,以防范类似纠纷。耐克诉讼事件突显了NFT市场的复杂性和潜在风险,也警示投资者在参与新兴数字资产时必须高度审慎。NFT作为一种新兴资产类别,融合了收藏、投资及游戏娱乐多重功能,其价值波动受多个因素影响,包括产品本身的稀缺性、背后的品牌支持、二级市场活跃度、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等。
耐克关闭RTFKT的做法不仅直接影响了NFT持有者的经济利益,也对项目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用户信任造成了伤害。此次诉讼可能引发连串法律诉求和监管关注,未来NFT平台在运营合规、用户权益保护方面将面临更严要求。总的来看,耐克与RTFKT事件是数字资产行业发展中的一大警示,提醒企业在拥抱创新技术营销新产品的同时,必须承担起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社会义务。对投资者而言,要深入了解数字资产的属性和潜在风险,切勿盲目跟风,并保持对市场动态的持续关注。随着监管机构逐步推行相关法规,NFT行业有望迎来更为规范和健康的成长环境。耐克案的发展结果,也将为全球数字资产法律框架的完善和市场信心建设带来重要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