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加密资产市场的不断成熟,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热点。尤其是加密货币相关的ETF,因其能够为投资者提供便捷的资产配置途径,吸引了大量机构与个人投资者的目光。然而,近期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ETF申请审批流程上的调整引发了资产管理行业的广泛关注与争议。VanEck、21Shares与Canary Capital等知名资管机构联合发声,敦促SEC恢复“先到先审”的经典审批秩序,力图维护先发申请者的利益并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先发优势的意义不可小觑。在金融市场中,早期申请推出产品往往承担更多的法律合规风险和市场培育成本,但同时也获得了更长的战略布局时间和品牌曝光机会,从而在市场上建立领先优势。
VanEck、21Shares及Canary的联合信函指出,自2021年10月以来SEC审批流程出现明显偏离传统“先到先审”原则,特别是在ProShares比特币期货基金享有非同寻常的3天审批提前权且迅速占据市场主导后,后续一批申请不再按照提交时间顺序获批,导致许多早期敲定的产品遭遇市场竞争劣势。 这一做法不仅削弱了申请者因早期投入获得的回报,也加剧了大规模资产管理机构对市场份额的垄断,使得有创新意识、愿意承担风险的中小型资管公司处境愈发艰难。监管政策的透明性和可预测性是保障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审查流程的随意变动势必降低潜在申请者的信心,令创新步伐受到阻碍。 VanEck首席执行官Jan van Eck在信函中强调,恢复基于申请顺序的审批流程有助于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确保市场活力持续释放。同时,他呼吁SEC应对待所有产品申请一视同仁,包括潜在的Solana等新兴公链相关ETF,避免因品牌或资源优势产生不公。 同时,加拿大资产管理公司21Shares总裁Duncan Moir与Canary Capital首席执行官Steve McClurg共同表达了对当前审查机制的不满,认为政策的突然调整令整个市场环境变得动荡不安,损害了行业的长期利益。
McClurg更是在多场公开活动中预告将持续推动相关诉求,争取早申者的权利得到应有尊重。 金融监管领域的观察者与分析师也对此表达了关切。彭博社ETF分析师James Seyffart指出,“先到先审”原则曾是ETF审批的标准做法,有助于维护市场秩序。但2024年比特币及以太坊现货ETF的推出标志着政策走向出现松动,背后原因可能涉及利益格局变化及监管复杂性增加。 这些争论折射出加密资产市场监管的紧张与调整期。SEC不断尝试平衡推动创新与风险控制之间的关系,但忽视申请先后顺序所产生的连锁反应不可小觑。
长期来看,稳定透明的审批制度将强化投资者信心,激励市场多元竞争,为区块链与数字资产生态的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业内专家建议,监管机构应更为公开透明地阐释审批标准与执行细节,及时收集行业反馈,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机制。在全球范围内,多个国家均在寻求对加密ETF产品的监管路径融合,形成标准化且兼顾灵活应对的框架。美国作为全球金融创新重镇,其政策动向对全球资本市场影响深远。 VanEck等公司的呼吁不仅是行业内权益的维护,也是为整个金融创新生态发出的理性呼声。随着数字货币的主流化与多元化,ETF作为金融工具的作用愈发重要。
公平的市场环境与明确规则,将有效激发机构资本投入,加快新产品迭代,促进市场活跃度和市场深度,最终惠及广泛投资者。 过去几年,加密市场经历了从早期探索到快速发展,再到规范成熟的过程。ETF作为连接传统金融与数字资产的重要桥梁,其审批流程的公平合理性尤为关键。撤销“先到先审”原则固然反映了监管机构应对技术与市场变革的挑战,但任何偏离必须谨慎权衡其对市场生态与创新动力的影响。 结合上述因素看,VanEck、21Shares及Canary的联合信函不仅呼吁恢复先发权益,更展现了行业对于健康发展机制的迫切期盼。SEC未来的决策将如何回应这些诉求,既是监管智慧的体现,也关系到美国乃至全球加密ETF市场的未来走向。
在迈向数字资产金融化的道路上,政策制定者、资产管理公司以及投资者需共同构建一个透明、公正与高效的市场环境。只有如此,数字资产相关金融产品才能真正实现价值发现与资本配置的功能,推动数字经济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