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英国在先进军事装备的引进与部署方面投入巨大,尤其在隐形战斗机F-35项目上砸下重金。然而,尽管投入庞大,英国F-35战斗机的实际表现却未能达到预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和挑战,令军事实力的提升受到阻碍。英国国家审计署(NAO)近期发布的报告就详细揭露了这些困境,成为关注焦点。F-35项目对于英国而言,不仅是技术和军事实力的象征,更被视为未来空中战斗体系的核心。然而,现实情况却令人大跌眼镜。首先,英国目前拥有的37架F-35B短距起降/垂直着陆(STOVL)型战机,基本无法满足官方设定的飞行任务准备度目标。
其中,任务适航率(飞机能够执行至少一项任务的能力)不足目标的一半,而完全任务适航率(能够完成所有既定任务能力)更只有目标的三分之一左右,远低于其他国家同期的表现。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首先是技术和维护支持人员严重紧缺。军方低估了工程师和维护人员的数量需求,导致维护力量薄弱,无法保证飞机的高效运转。以2021年太平洋任务为例,英国“闪电部队”的人员配置比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显著偏低,人员不到对方一半,这无疑极大影响了装备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更为严重的是,全球范围内的F-35零配件供应紧张,使得英国F-35部队更难以快速获得必要的备件和支持,进一步拉低了飞机的可用率。此外,关键作战武器的整合延误,使得F-35难以发挥其本应具备的作战威力。
报告指出,英国F-35原计划在2023年底支持的Spear 3巡航导弹和Meteor中程空空导弹却将推迟至2030年代初才能实现。延误的主要责任归咎于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及联合项目办公室(JPO)的供应链管理漏洞,然而英国国防部自身在合同谈判和军事优先级设定上亦存在不足。在此背景下,英国F-35仅能装备Paveway IV激光制导炸弹和美国AIM-120D中程导弹,极大限制了任务范围和作战灵活性。与此同时,F-35的关键软件升级计划Block 4也一再延期,原定2022年完成的计划被改至2029年,甚至2033年才能全数实现。软件升级推迟不仅阻碍了新武器系统的搭载和使用,还影响了飞行控制系统、隐身技术的效能及整体性能提升。值得注意的是,维护与检测F-35隐身技术效果的专门设施Aircraft Signature Assessment Facility也因资金问题一拖再拖,预计交付时间将延迟至2030年代,从而阻碍持续监控和保障隐形性能。
这种种问题暴露出英国在F-35项目推进中的规划不足、资金优先级不当及人员配备不足,实际上影响了国家航空战略的实施。对此,英国国防部已表示将增加招募力度,力求填补技术人才缺口,提升航母打击群战斗力,然而短期内难以看到显著成效。与此同时,面对美国供应链的束缚和持续的迟滞,英国也在积极推动自主研发新一代战机——代号Tempest,与日本、意大利等国合作,试图减少对美国军事工业的依赖。Tempest项目旨在融合先进隐身技术、人工智能和无人作战技术,构建更具前瞻性的航空战力体系,摆脱当前困境。此外,英国政府近期公布计划购买12架F-35A型战机(标准起降型)和15架F-35B型战机,预计在2030年代末交付。虽然引入双型号可能带来维护与后勤上的复杂性,但此举被视为优化战术灵活性的尝试。
英国在全球F-35合作项目中拥有“一级合作伙伴”地位,但与澳大利亚和挪威相比,其产能扩展速度明显滞后,影响了英国在国际军事合作中的地位。整体而言,F-35项目是英国现代防务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国家安全与防御能力。从报告中可见,要实现预定目标,英国不仅需解决人员和设备供应短缺的问题,还要加强与美国及全球合作伙伴的协调,优化采购和维护体系,加快关键武器整合步伐,提升软件开发效率,并加大对新技术的投入。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安全环境和技术挑战,英国必须恢复F-35项目的活力,将其打造為一支真正具备多任务能力的现代化战斗力量。同时,探索发展自有先进军事科技并增强国际合作,是英国应对当前困境的必由之路。未来几年,将是英国国防工业和军事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F-35的命运不仅关乎一款战机的性能表现,更关乎英国空中优势的保持及全球防务影响力的延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