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供应链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并没有崩溃。这背后有何原因?在过去的几年里,特别是经历了新冠疫情带来的重大冲击后,全球供应链的运作情况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经济逐步复苏,虽然面临着多重挑战,但专家们认为,供应链的韧性和应对能力得到了提升。 近年来,供应链的运输效率经过了显著改善,得益于技术的进步和管理方法的升级。然而,当前的情况远非一帆风顺。航运通道上的拥堵、天气变化、地缘政治风险等因素依然在影响着全球贸易的流动。
例如,近期在苏伊士运河发生的袭击事件,以及巴拿马运河因严重干旱而导致的运输延误,凸显了全球供应链脆弱的一面。 专家指出,尽管这些问题可能令人担忧,但总体看来,当前的供应链状况比起几年前已经有所改善。韦尔斯法戈银行的经济学家蒂姆·奎因兰表示:“这几年所经历的混乱教训,使得今天的全球供应链比十年前更加韧性十足。”他指出,许多企业在经历过疫情造成的深刻影响后,开始将生产和供应链的环节进行本土化处理,即“在岸化”和“近岸化”。这种策略不仅帮助企业减少了长期依赖单一国家的风险,还鼓励了供应商的多样化选择,带来了更大的灵活性。 此外,随着企业不断适应新形势,它们在应对供应链压力方面变得更加灵活和聪明。
许多企业选择提前下订单,增加库存,并调整运输路线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这些措施虽然增加了短期成本,却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应对未来危机的能力。 随着假日购物季的临近,零售商也在为可能的供应链挑战做准备。美国国家零售联合会(NRF)报告显示,近期进口货物的量保持在接近历史最高水平。零售商纷纷采取提早运输和将货物转移到西海岸港口等预防措施,以避免因港口工人罢工而带来的风险。 但是,尽管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供应链的压力,企业仍然面临着其他问题。
来自知名经济机构的数据表明,集装箱运输的费用仍然比去年高出约150%。这一高企的成本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提高的背景下,企业在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来转嫁成本方面面临挑战。 由于互联网消费的恢复,零售销售在最近几个月内出现了强劲反弹,加上大型促销活动的推动,消费者支出也回归了正常。然而,某些零售商仍然在努力平衡库存,以避免成为“缺货常客”。在过去的疫情期间,很多企业经历过供应链中断的“创伤”,如今的谨慎也源于这段经历。 而应对这些不确定性,运输业者和供应链管理者更加注重增强韧性。
正如Flexport的首席执行官瑞安·彼得森所说:“我认为最糟糕的时期已经过去。”虽然不能预测特定航线的恢复,但他相信,整体的运输能力足以满足市场需求,并且不会出现之前那么剧烈的波动。 然而,专家们也警告,如果东海岸和墨西哥湾沿岸的港口工人与雇主未能达成新的合同协议,未来可能会面临港口关闭的局面。这样的结果将对整个供应链造成“毁灭性”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其他港口面临严重堵塞。 尽管挑战依然存在,但在这一压力下,供应链的韧性愈发显著,企业、政府和经济政策都在不断适应这些变化。专家们普遍认为,未来的供应链将不仅仅依赖于单一的运输路线和生产基地,而是朝着多元化、灵活化的方向发展。
总之,虽然当前全球供应链面临压力,但企业的应对能力、灵活性和韧性使它们能够承受住“考验”。在动荡的环境中,对风险的识别和管理变得尤为重要。展望未来,随着技术进步的不断推进,以及对更高效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探索,企业和决策者将继续推动供应链向更高的韧性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