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加密货币和数字资产市场经历了爆炸性增长,推动了全球金融科技的发展与变革。区块链技术的创新潜力巨大,从去中心化金融服务到数字资产发行都激发了前所未有的市场活力。在此背景下,监管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成为保障市场健康发展以及投资者权益的关键环节。尽管英国曾在区块链及数字金融领域拥有先发优势,但当前的政策拖延使其在加密货币监管方面明显落后于欧盟尤其是其已经生效的MiCA(数字资产市场监管条例)框架及美国正在推进的GENIUS法案。英国政策拖延的现象引发了业内广泛关注和批评。行业专家指出,英国金融行为管理局(FCA)未能明确实施加密货币监管的时间表,相关“加密货币路线图”甚至缺乏具体的“监管生效日”,只笼统提及将在2026年之后出台。
这种模糊与不确定导致市场参与者普遍感受到监管环境的不稳定和缺乏前瞻性,使英国的创新生态受到抑制。相比之下,欧盟通过MiCA框架,建立了一套全面覆盖各种数字资产行为主体和市场活动的规范体系,强调保护投资者利益和维护市场秩序。MiCA不仅为代币发行设定了审批标准,更明确了稳定币等数字资产的监管属性,推动了合规发展。而美国最近通过的GENIUS法案,更是在稳定币监管上划定了联邦层面的界限,明确将稳定币定位为支付工具,给予其专门法律地位。这为美国数字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和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促进了创新同时防范了系统性风险。这些进展让欧盟和美国成为全球加密货币监管的标杆,而英国则显得步履维艰。
英国对稳定币的监管策略尤受诟病。其监管部门将稳定币归类为投资资产,这不仅造成了市场的困惑,也不利于稳定币作为支付手段的功能发挥。更为严重的是,英格兰银行曾提出要求系统性稳定币必须100%由央行货币支持的草案,这一苛刻条件被多方认为将导致发行不可持续,商业模式难以形成。虽然银行方面近期有所放松态度,但依然缺乏一个切实、可行的监管模型,这无疑限制了英国在稳定币领域的发展潜力。与此同时,国际其他主要金融中心纷纷加快数字资产相关法规的制定和落地。香港通过新的稳定币立法,积极营建有利于数字资产和代币化经济的环境。
阿联酋则设立专门监管数字资产的虚拟资产监管局,专业化监管机构的建设为市场提供了明确的政策导向和合规支持。反观英国,仍然是让传统金融监管机构尝试适应并调节数字资产市场,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型监管机构,这在快速变化的数字经济环境中显然不够灵活与有效。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技术的融合趋势日益加深,未来的金融体系可能逐步走向链上(on-chain)交易和结算,而这对监管提出了更高的适应要求。英国如果继续推诿延误,可能不仅在监管上失地,更可能错失金融创新中心的地位。金融中心的竞争本质上是一场人才、技术、资本和政策环境的综合较量。虽然英国拥有良好的法律体系、语言优势以及时区优势,但只有及时推出明确、切实可行的数字资产监管框架,才能让这些先天条件转化为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专家普遍认为,英国金融监管机构需要迅速行动,明确监管路线图中的关键节点,推动加密货币监管制度的早日落地。同时,监管政策应兼顾创新与风险管控,制定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灵活规则,赢回行业的信任与支持。与此同时,应推动对稳定币的分类科学化和监管细分,确保其既能支持支付创新,又能防范潜在的金融风险。英国政府与监管机构也应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制定符合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趋势的监管标准,吸引更多全球金融科技及加密产业项目落户英国,从而实现金融生态系统的持续升级与繁荣。总体来看,数字资产监管是未来全球金融监管的重中之重。英国作为早期的区块链技术先锋,必须利用现有条件并克服政策拖延的困境,及时调整监管思路,加快落实具体措施。
否则,随着欧盟、美国及亚洲地区国家加快数字资产监管进程,英国将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失去在全球数字金融版图中的重要话语权。只有把握当下、迎头赶上,英国才能在全球数字资产监管的发展浪潮中赢得更为强劲的竞争优势,保障其金融科技创新引擎的持续健康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