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日,欧盟委员会正式批准了通用人工智能(General-Purpose AI, GPAI)行为准则,这一决定被视为欧洲人工智能监管体系中的里程碑事件。该准则不仅回应了即将于8月2日生效的第二阶段AI法案规定,更为欧洲乃至全球的人工智能应用设定了新的合规框架。此次批准标志着欧盟在人工智能技术治理领域进入了一个更加规范、系统与透明的新阶段。欧盟AI法案自推出以来,便致力于在促进人工智能创新与保障公共利益之间取得平衡。GPAI通用AI行为准则的出台,则是将这一平衡具体化的重要举措。根据官网发布的官方意见文件(Opinion C(2025) 5361),欧盟委员会对该准则给予了“充分认可”,认为其覆盖了AI法案第53条和55条规定的义务,并实现了第56条的目标。
尽管获得了高度肯定,但委员会也指出准则存在部分需要改进的地方,如缺乏具体的关键绩效指标(KPI),并就透明度模板和版权合规等方面持开放态度。GPAI行为准则全文长达67页,内容结构清晰,主要分为三个核心章节。第一个章节聚焦于透明度,强调模型文档的整理和定期更新。这一部分回应了AI法案中关于用户和监管机构对AI模型工作原理和决策机制知情权的核心诉求。第二个章节聚焦版权合规,要求提供者建立针对版权保护内容的鉴别政策,并配备版权持有人的申诉机制,体现了欧盟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严格态度。第三个章节聚焦安全与保障,为具有系统性风险的模型制定了包括风险评估、减缓措施和报告机制在内的十项承诺,确保人工智能的安全运行能够被持续监督和管理。
行为准则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对系统风险的“迭代和递归”评估机制。这一流程要求模型提供者在产品上市前即完成风险识别、分析、可接受性评定及风险缓解周期,并在模型生命周期中持续执行。这种动态管理体现了对人工智能复杂与变化特性的深刻理解,使监管不再是静态条文,而是与技术进步同步的活机制。GPAI准则中引入了三项创新性举措,大幅提升了实践操作的灵活性和市场活力。首先是“同等安全或更安全模型”的概念,允许模型提供方若能证明其产品安全性可与已认证模型媲美,则可适用更简化的合规措施。这不仅降低了创新门槛,也激励市场竞争与技术进步。
其次,引入独立评估者制度,规定何时应接受第三方外部评估,为专业认证市场创造了新机遇,同时强化了权威性。最后,准则的制定过程体现了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参与,包括政府机构、产业界、学术界、民间社会及独立专家,确保规制方案兼顾多元视角与实操需求,提升了政策的包容性和可行性。尽管获得批准,欧盟委员会坦言准则尚不完美,特别是在具体关键绩效指标的缺失和透明度模板细节上引发不同意见。版权合规的复杂性亦被明确指出,委员会强调本次审查仅涉及准则的合规能力,而不影响欧盟现有版权法律的实施。此外,委员会披露了一个令人意外的监管创新——持续监控机制。AI办公室与治理委员会将对模型持续进行定期监控,至少每两年进行正式修订,并适时发布紧急指导,以应对可能突然涌现的系统性风险、新攻击向量、部署环境的重大变化或突破性技术。
这种动态响应机制进一步提升了监管的前瞻性和灵活性。该准则的实施对欧洲,尤其是意大利的科技生态系统带来了深远影响。大型科技企业需迅速调整内部治理架构,全面合规成为品牌信誉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前提。中小型AI初创企业则面对更多挑战与机遇,尤其是与独立评估者的合作将成为战略竞争筹码,率先合规的企业将获得显著的市场先发优势。同时,AI治理和评估服务市场将呈现爆发式增长趋势,为专业人才和企业创造大量就业及商业机会。展望未来,8月开始的准则收署、12月的首批合规评估,以及2026年8月全面执行,构成了明晰的时间表,所有市场主体都需围绕这一节奏调整战略与运营。
随着2027年现有模型全面纳入审查,欧洲AI监管体系将进入全面成熟阶段。欧盟委员会强调,此举标志着AI法案“实验阶段”的结束,全力推动监管原则向市场实践转化。对于勇于将合规视为创新驱动力的企业而言,这是一场竞争力的革命。市场对透明度、安全性和伦理性的需求日益增长,GPAI代码的实施无疑是对这些趋势的精准回应。总之,欧盟委员会批准的GPAI通用人工智能行为准则不仅是监管的胜利,更是人工智能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起点。在全球人工智能竞争格局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欧盟通过制度创新和多方协作,打造出了一个兼顾安全、创新和公平的监管模板,为未来人工智能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借鉴。
随着监管政策从理念走向落地,个人、企业乃至整个社会都需积极适应并主动拥抱这一变革,携手开启欧洲人工智能法规时代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