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加密货币作为一种新兴资产类别,吸引了大量投资者涌入市场。随着持有者财富的不断增多,相关的安全风险也日益突出。特别是所谓的“撬棍攻击”(Wrench Attacks),即犯罪分子通过暴力胁迫或绑架投资者本人,以获取其加密资产访问权限的手段,正逐渐成为业内令人担忧的安全隐患。撬棍攻击的频发不仅威胁投资者的人身安全,也在根本上动摇了“自己掌握私钥即拥有资产”的核心理念,从而推动了加密货币托管服务,尤其是中心化托管的强劲增长。撬棍攻击的背后逻辑是,传统的加密货币自我保管模式虽然保障了资产的自主权和隐私,但也使投资者成为直接的攻击目标。攻击者通过物理暴力迫使投资者交出冷钱包的私钥或助记词,从而实现非法转移资产。
尽管冷钱包被广泛认为是最安全的离线存储方式,但正因其私钥的集中性,也成为攻击者的“单点失败”目标。多起高调案件更是凸显了这一问题。2025年初,知名硬件钱包品牌Ledger的创始人和其夫人在纽约分别被绑架并以赎金交换私钥信息。几个月后,巴黎发生了针对一位交易所创始人女儿的绑架未遂事件,这些事件无一不警示着行业和投资者,单纯依赖自我保管的安全局限。面对频发的撬棍攻击,越来越多的加密资产持有者开始转向中心化托管服务。中心化托管机构凭借专业的安全团队、先进的风控手段以及完善的应急措施,能够有效分散物理攻击风险,从而提高资产安全系数。
HashKey等托管服务商透露,自重大安全事故后,家族办公室、高净值加密投资者乃至拥有较大资产规模的个人客户的托管需求显著提升。中心化托管不仅提供了资产的安全储存,更通过时间锁、分层审批等机制增加攻击难度,显著提高了撬棍攻击的成本和风险,使得攻击者望而却步。技术层面上,随着多方计算(MPC)和多重签名钱包技术的应用,托管服务逐渐实现去中心化的改良。这些技术使得控制权在多方之间进行分散,转移资金需要多个参与者协同确认,从而摒弃了单一密钥的风险。MPC方案被视为解决中心化托管单点故障问题的未来方向,既保障了资产安全,也兼顾了分散化理念。然而,中心化托管服务也面临挑战。
安全事件如Coinbase和Bybit的内部员工欺诈和钓鱼攻击就暴露了企业自身安全管理的不足,客户对信任的建立仍需时间和更多透明度。加密货币的本质去中心化精神与中心化托管服务之间存在矛盾,市场对此一直存在争议。尽管如此,正如安全专家所言,安全性和方便性的权衡使得部分投资者不得不选择妥协。监管环境的不断完善也促使托管服务逐渐走向正规化和合规化。欧美等地推出的相关法规为机构和散户投资者参与加密市场提供了法律框架保障,同时也助力托管机构提升服务标准和安全措施。监管的介入提高了撬棍攻击带来的法律风险和处罚力度,间接压缩了犯罪空间。
随着加密资产普及率上升及投资者结构的成熟,公众对加密资产托管方式的认知也在改变。过去投资者普遍坚持“非自己掌控即非己有”,而如今更多人认同托管服务所能带来的安全稳健优势。公开的风险形象和市场宣传也帮助降低了针对自我保管持有者的针对性攻击。不少高净值投资者甚至开始聘请私人安保团队,提升个人及家庭安全保障,全方位防范撬棍攻击的威胁。综合来看,撬棍攻击作为加密资产领域特殊的安全问题,短期内难以完全消除。投资者对资产安全和个人安全的关注促使加密托管行业迅速发展。
中心化托管服务借助科学的风控措施和技术创新,满足了市场对安全的刚需,并在监管推动下逐渐成熟。未来,技术的进步与监管的完善将共同推动托管模式向更加多元化、去中心化和安全化方向演进,帮助加密投资者实现资产安全与灵活性的最佳平衡。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了解撬棍攻击风险并选择合适的资产管理方案,既是保护财富安全的必要举措,也是顺应市场成熟的明智选择。随着行业不断成长,加密资产托管的安全生态将日益完善,推动整个市场迈向更加稳健与规范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