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东地区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中,美伊核谈判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2025年5月23日,伊朗和美国代表团在罗马完成了第五轮核谈判,谈判虽未达成最终协议,但传出了一些积极的信号,显示双方仍有继续推动和平解决方案的意愿。这轮谈判由阿曼充当调停者,双方代表经过多小时的直接与间接交流,展现出前所未有的专业与建设性态度,为破解长期僵局提供了可能。伊朗外长阿巴斯·阿拉格奇在接受官方电视采访时表示,本轮谈判是“最专业”的一次,双方表明立场明确,且朝着合理路径迈进。他称,阿曼提出了多项建设性方案,尽管尚未形成最终共识,但这体现出潜在的进步空间。阿拉格奇强调,“零核武器原则是达成协议的前提,但零浓缩铀的要求则难以接受”,这显示伊朗在保留铀浓缩权利上立场坚定。
与此同时,美国一名高级官员指出,谈判过程既有建设性合作,也存在诸多挑战,但双方均同意将继续努力,计划尽快召开下一轮会议。谈判的核心难点依然集中在伊朗的铀浓缩活动及其核材料库存。美国坚持认为,限制伊朗铀浓缩能力是防止其研发核武器的基础,而伊朗则认为拥有一定的铀浓缩能力是国家主权的象征,拒绝完全放弃相关技术。伊朗最高领袖阿亚图拉·哈梅内伊更是公开否认停止铀浓缩的要求,称此举“过分且无法接受”。对此,美方正在探索一条允许伊朗拥有民用核能计划的路径,但同时防止其军事化,这是平衡各方利益的重大考验。美国前副国务卿温迪·谢尔曼曾在2015年引领达成了饮誉世界的伊核协议,她指出,彻底拆除伊朗核计划几乎不现实,因其已视铀浓缩为主权问题。
如今,在美国重新施加最大压力政策并恢复对伊朗的重罚后,伊朗的铀浓缩水平已经大幅超出原协议限制,令局势更加复杂紧张。尽管如此,当前谈判态势较以往更为积极,双方对话虽艰难,但情绪并未陷入绝望。军事层面上,伊朗警告美国若不能阻止以色列对伊朗核设施发动袭击,美国需承担相关责任。此话彰显伊朗对以色列可能采取军事行动的高度警觉。以色列视伊朗核活动为生存威胁,多次表态绝不容忍伊朗获得核武能力。美国亦在保持对以色列的安全承诺和对伊朗核计划施加压力之间寻求平衡,自然使谈判局势更为敏感复杂。
值得注意的是,谈判期间,以色列战略事务部长和摩萨德情报局负责人曾出席美国谈判团队在罗马的会议,显示该问题牵涉的多重利益主体错综复杂。经济因素是谈判双方博弈的另一大背景。伊朗因受制裁而经济陷入困境,尤其是能源出口受限给国家财政带来巨大压力。重新获得国际市场准入对于伊朗经济复苏至关重要。美国则意图利用制裁措施削弱伊朗核计划,同时防止区域核军备竞赛。双方若能达成新核协议,不仅将缓解中东紧张局势,对全球石油市场及国际投资环境也将产生积极影响。
国际社会普遍关注谈判能否突破当前瓶颈。分析人士指出,技术细节复杂,加之伊朗弹道导弹计划同样是谈判中未涉及的敏感问题,协议达成难度仍旧不小。考虑到夏季之前达成全面协议技术上是不现实的,双方更可能先以政治声明形式达成部分共识,为后续更深入谈判铺路。尽管不确定因素众多,越来越多迹象表明,双方意愿在部分核心议题上寻求妥协,未来仍存希望。此外,阿曼作为中立方调停者,作用不可忽视。其有效斡旋不仅促进了双方直接沟通,也为区域稳定注入一定的积极能量。
阿曼外交部长巴德尔·阿尔布赛迪在谈判结束后称此次会议“取得了某些但尚未决定性的进展”,宣示了地区国家在促进和平中的关键角色。回顾2015年签订的伊核协议,在特朗普政府2018年单方面退出后,美伊关系急转直下,制裁和对抗迅速升级。如今新政府上台后,虽延续高压政策,却试图通过外交谈判途径寻求突破。伊朗另一方面,强化特殊核技术能力,并继续称核计划纯属民用,双方在信任与怀疑间徘徊,进程充满挑战与变数。展望未来,若美伊双方能够在铀浓缩限制、核设施监督和制裁豁免等关键问题上实现新的妥协,将有望为中东地区带来稳定和减少军事冲突风险。国际社会期待通过和平谈判,实现核不扩散和区域安全的双重目标。
新一轮谈判将如何推进,是否能将双方立场有效调和,仍是全球关注的焦点。总而言之,2025年美伊第五轮核谈判揭示出微妙的积极信号,双方均表现出继续对话的态度,虽未完全消除分歧,但为打破长期僵局打开一扇窗口。核问题不仅关系到两国自身利益,更牵动整个中东安全格局和国际战略稳定。未来谈判的走向,将深刻影响地区和全球的政治、安全与经济格局。各方应持续关注,促使和平谈判健康发展,为构建持久和平的世界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