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音频技术近年来在影视娱乐领域迎来了巨大变革。无论是家庭影院还是流媒体平台,消费者对音频体验的要求愈发严苛,要求环绕声更加立体、生动和细腻。而杜比全景声(Dolby Atmos)和DTS:X作为两大主流沉浸式音频格式,曾在市场上势均力敌,尤其在蓝光时代,DTS凭借其出色的音质和广泛的支持比例,曾经一度占据领先地位。然而,随着时代演进和技术生态的变化,DTS:X逐渐被杜比全景声取代,市场份额明显缩水,甚至在最新的UHD蓝光和流媒体作品中,DTS:X的身影愈发稀少。理解这场音频格式争夺战的赢家和输家,需要从多个维度探讨其中的原因。首先,行业支持是决定音频格式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蓝光时代,DTS和杜比TrueHD各有阵营,像二十世纪福克斯、派拉蒙、环球影业和狮门电影等多家院线巨头倾向采用DTS-HD MA格式,而华纳兄弟和迪士尼则偏好杜比TrueHD。那时,DTS凭借其高品质的音频编码以及广泛的CD和DVD支持,受到了市场欢迎。然而,进入4K UHD及流媒体新时代后,杜比全景声借助其创新的对象导向音频技术迅速赢得主导地位。杜比全景声允许声音在三维空间中自由移动,并支持更多的声道和扬声器布置,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加沉浸和真实的听觉体验。杜比全景声不仅获得了主要电影制片厂商的支持,还吸引了大量硬件制造商和流媒体平台的青睐。相较之下,DTS:X虽然也支持对象音频,且在技术上不依赖于预设声道布局,理论上具备灵活优势,但其市场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一个难以忽视的事实是,自2024年12月起,德国这一北美以外重要蓝光市场几乎不再有新片蓝光作品包含DTS:X音轨,说明厂家正在逐步放弃对该技术的支持。同样的趋势也反映在欧美其他地区。根据FlatpanelsHD的UHD蓝光数据库显示,目前存在的616个UHD蓝光标题中,杜比全景声的占比远远领先达约十倍,而DTS:X仅剩113部作品且多为旧作。流媒体平台也明显倾向杜比全景声。据统计,目前只有迪士尼+和Sony Pictures Core这两个平台支持DTS:X,且均只在IMAX Enhanced标签下出现。主流智能电视和流媒体播放器普遍也缺乏对DTS:X的支持,LG的2025年系列电视甚至彻底取消了对DTS音频的支持,而三星多年未提供DTS支持,苹果TV 4K及Google TV流媒体设备也不兼容DTS:X。
部分品牌虽然支持IMAX Enhanced的DTS:X,但兼容性尚不成熟,诸如飞利浦Google TV是为数不多的支持该格式的设备之一。硬件生态的匮乏成为DTS:X被边缘化的核心难题。杜比凭借其雄厚资本和遍布全球的合作伙伴网络,保证了硬件端的广泛适配,从顶级音响系统到普通电视盒子均能解码杜比全景声,这进一步巩固了其市场地位。DTS在流媒体领域的努力包括推出IMAX Enhanced DTS:X音质,但该格式采用了压缩音频技术,无法保持无损音质,这与杜比全景声主推的无损音质策略形成对比,也削弱了其吸引力。此外,音频生态的新玩家也在蚕食市场份额。谷歌和三星联合开发的Eclipsa Audio,作为开放媒体联盟的新一代音频格式,已经开始应用在Google TV及LG电视中,这显示业界设备制造商和内容提供者更倾向于拥抱开放且具备未来发展潜力的新标准,而非继续支持竞争乏力的DTS:X。
面对杜比全景声的统治地位,DTS未来的反攻面临重重阻碍。缺乏强有力的硬件合作伙伴,无法在主流串流平台中普及,以及不具备明显技术优势,让DTS陷入被动。除非DTS能够获得类似于苹果或三星这样巨头的战略支持,否则其逆转乾坤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对于消费者而言,杜比全景声的普及则带来了更加丰富和精彩的沉浸式音频体验。无论是在家庭影院、智能电视还是流媒体应用上,杜比全景声的兼容性和内容丰富度都明显优于DTS:X,用户可以在更多设备上享受到逼真的空间音效和自由移动的声音对象。综上所述,DTS:X的市场占有率逐渐下滑,是多因素叠加的结果。
行业支持的倾斜、硬件生态环境的缺失、技术路线的差异以及新兴音频格式的竞争,共同构筑了杜比全景声的市场优势。尽管DTS拥有灵活的对象音频技术优势,但在这场沉浸声格式的竞赛中,杜比全景声凭借其广泛的合作伙伴网络、卓越的音质表现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已然成为主流选择。未来,随着流媒体技术和智能硬件的进一步发展,沉浸式音频体验将继续演进,但目前来看,杜比全景声无疑将是家庭娱乐和影音体验的主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