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全球贸易格局。许多国际消费者通过各种电商平台购买海外商品,而美国作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之一,其海关政策的调整必然牵动全球供应链的神经。2025年7月1日,美国正式宣布将在2027年7月1日彻底取消“免税进口额(de minimis)”豁免政策,此举不仅影响到低价值商品的免税入境,还将深刻改变跨境电商企业的运营模式和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免税进口额豁免政策,即允许价值低于800美元的进口包裹免于缴纳关税和税费,长期以来成为跨境电商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利器。该政策的实施使得大量低价商品能够直接寄送到美国消费者手中,而无需缴纳关税,从而极大降低了商品的最终售价,也激励了全球大量供应商和卖家进入美国市场。多年来,该豁免政策对电商巨头和新兴平台都产生了积极的推动效应,特别是像Shein、Temu等依赖于低成本、快速直邮的电商平台,从中获得巨大红利。
然而,美国政府也明确表示,政策调整的目的在于规范海关管理、打击走私和防止非法商品入境。监管部门指出,免税政策的存在导致部分走私品、假冒伪劣产品通过低价值申报方式避税,形成安全隐患和监管漏洞。从2024年起,美国已逐步取消了针对来自中国及香港地区的低价商品免税权限,同时计划在2027年彻底取消所有国家的这项免税政策。根据新法案内容,2027年7月1日起,美国对所有进口商品将不再享有免税额度,进口关税及其他税费将全部正常征收。此外,对于滥用免税入境政策的个人或企业,法案规定针对违规行为实施最高5,000美元的罚款,反复违规可罚至10,000美元,体现了对违规行为的严厉打击态度。除开监管严苛程度的提升,此次政策变化对跨境电商行业的影响尤为显著。
许多依赖免税政策的小额订单将面临关税增加,进而导致产品售价上涨,削弱其市场竞争力。电商企业可能被迫调整供应链策略,增加海外仓库和本地仓储投入,或采用传统的批量、大宗货物运输以降低综合成本,这将直接影响物流时效与运营模式。消费者方面,低价进口商品的关税增加可能导致部分热销产品价格上涨,消费者购买力受挤压,消费行为或将趋于理性,倾向于本地采购或选择高品质、高性价比产品。此外,供应链的复杂化也会波及售后服务、退货成本及整体购物体验。在长期层面,美国政策的调整或将刺激国内制造业的发展,减少对低价进口货物的依赖,从而推动制造业回流,增强自主供应能力。同时,全球贸易合作也面临新挑战。
随着更多国家效仿美国严格控制低价值免税商品的政策,跨境电商的全球商业模式或面临系统性调整,国际贸易环境趋于规范化及复杂化。对中国及北美、欧洲跨境电商企业而言,提前布局调整,优化供应链弹性,提高合规意识至关重要。企业需要主动评估关税成本变化对利润率的影响,加强与物流合作伙伴的协同,以及升级智能仓储和配送网络。灵活运用本地化策略、增强产品差异化竞争力,将成为抢占市场的关键。综上,美国取消免税进口额豁免政策无疑是近年来国际贸易管理的一大重要措施。其目标不仅在于关闭监管漏洞,更在于维护公平贸易秩序和保障国家安全。
这对消费者、跨境电商及国际供应链均带来深刻影响。面对即将到来的新规,相关各方需提前预判政策变化风险,做好全方位战略调整,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未来数年,随着全球贸易格局的不断演变,跨境电商行业也将迎来新机遇与挑战,值得业内持续关注和深入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