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30年代,美国正经历着工业化和铁路建设的飞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移民劳工参与建设国家基础设施。在这些劳工中,来自爱尔兰的移民占据了重要位置,尤其是在宾夕法尼亚州,他们承受了极其艰苦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近年来,历史学家威廉·沃森教授带领的团队在宾夕法尼亚州发现了第二处爱尔兰铁路工人集体墓地的证据,再次揭示了这些移民劳工在疾病、排外和暴力面前的悲惨遭遇。位于费城郊区马尔文附近的第一处著名墓地“达菲断层”是爱尔兰移民铁路劳工的埋葬地,这里的57名年轻工人在1832年因霍乱以及疑似暴力事件惨死。新发现的位置在距离达菲断层以西约11英里的唐宁镇,是另一组遭受类似命运的爱尔兰移民的最后安息之地。达菲断层的发现起始于2004年,当时沃森教授与学生们依据保存下来的宾夕法尼亚铁路档案,受当地历史和博物馆委员会的许可,对该地进行了发掘。
档案中详细记载了这一段铁路工程施工的艰难与费用异常的高昂,尤其是这一段被称为“切割”的地带,他们推测这直接导致了灾难的发生。这批死者主要来自爱尔兰的多内加尔、泰龙、德里和利特里姆等县,他们在1832年春夏间搭乘“约翰·斯坦普”号抵达费城城市,并被送往距离约一英里之遥的工地。彼时,霍乱正通过纽约和费城迅速蔓延,然而尽管工人初到时已经隔离,霍乱仍然在数周内爆发,感染了几乎整个工队。与此同时,工人所受的社会排斥和歧视极其严重,当地民众的排外情绪激增,导致对爱尔兰移民的严酷暴力事件。沃森教授团队的法医分析揭示了令人震惊的真相:发现的遗骸头骨上不止一处遭受斧击和枪击,且没有任何防御伤痕,表明这批工人大可能是在被绑缚后遭残忍杀害。尽管历史上曾认为他们死于霍乱病疫,但这些证据证明了更为残酷的人为暴力。
与死于霍乱的爱尔兰天主教徒对比,当地另一批由爱尔兰新教徒组成的铁路工人则因工作内容差异和宗教背景被安置在不同工地,明显避免了这种致命的命运。几经努力,部分遗骸已经在宾夕法尼亚州巴拉辛耐区的西劳雷尔山公墓举行了安葬仪式,部分死亡者的身份也被确认并遣返祖国。新发现的唐宁镇集体墓地由历史文献指引,已有1832年当地报纸报道提及一名从达菲断层逃离的工人逃往该地寻求帮助。1909年的一部地方史料《唐宁镇史》提到了这批爱尔兰移民工人死后被掩埋于现今北木公墓靠近一条峡谷的墓地内。2025年5月,沃森教授团队在此地首次发掘出人类遗骸,进一步证实了第二处集体墓的存在。回顾19世纪的移民史,霍乱和其他传染病频繁爆发,加之劳工们恶劣的工作环境和社会阶层的限制,导致大量工人早逝。
东海岸及邻近地区还存在多处相似的集体埋葬遗址,反映出工业建设背后人们的艰辛和牺牲。值得关注的是,霍乱在当时被错误地归因于道德败坏或“罪恶的惩罚”,移民工人被污名化为疾病的传播源,掀起本地居民对他们的恐惧和仇视,致使暴力事件频发。如今,历史与考古研究让这些无名劳工的故事得以被传颂,他们凭借辛勤努力构筑了美国交通运输的重要基石,也展现了爱尔兰移民在美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关键角色。位于马尔文的伊马库拉塔大学设立了“达菲断层博物馆”,收藏发掘出的文物和遗骸,向公众讲述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通过不断深入探寻这些集体墓地,学界希望更全面地理解早期移民劳工的生活状态和受难经历,同时在人文视角上促进对历史群体的尊重和纪念。这些发现不仅丰富了美国铁路建设史,也提醒现代社会关注历史上的排外与不公现象,反思多元文化融合中的挑战与教训。
宾夕法尼亚的第二处爱尔兰移民劳工集体墓地的重大发现,为学术界和公共历史教育提供了新的资料,更加深化了对19世纪美国社会、公共卫生以及移民阶层复杂关系的认识。随着发掘工作的持续推进,期待未来能够揭露更多细节,讲述那些被遗忘的劳工真实故事,让他们在历史中重获尊严和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