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贸易环境的变化和各国政策的不断调整,跨国物流公司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全球领先的快递与物流服务提供商,联邦快递(FedEx)正经历一场由美国政府收紧对低价进口货物免税政策引发的巨大冲击。2025年第一季度,联邦快递预计将面临高达1.7亿美元的关税压力,主要源于中美之间贸易走廊的业务调整和关税政策的收紧。最近美国政府取消了针对低价值进口货物(即“de minimis”)的免税额度,这一政策变动直接影响了联邦快递在跨太平洋贸易中的利润水平。美国自2023年开始逐步收紧进口政策,特别针对中国出口的低价商品,扣除了此前享有的免税待遇,目的是反制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优势。这种政策变化立刻让以低价大宗出口为主的中国及其贸易伙伴面临更高的成本压力,同时也重塑了物流企业的运营模式。
联邦快递的首席客户官Brie Carere在2025年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披露,自5月初起,来自中国到美国的货运量显著下滑,导致国际出口收入停滞不前。特别是此前依赖“de minimis”政策以实现免税直邮的电商平台,如Shein、Temu以及亚马逊,遭遇了直接打击。由于失去了关税免除的优势,这些企业不得不重新调整物流策略,甚至在成本与定价结构上做出妥协。该贸易走廊约占联邦快递合并营业收入的2.5%,而且是其盈利效率最高的跨洲航线。首席财务官John Dietrich也指出,这一路线的盈利性下降对公司的整体财务表现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公司的财务指引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预计保持持平或仅增长2%,调整后的每股收益区间定在3.40美元至4.00美元之间。
消息公布后,联邦快递股价在盘后交易时段下跌了约5%。联邦快递总部位于田纳西州孟菲斯,面对政策调整,公司正积极转变其航空运营策略,实施名为“Tricolor”的网络重组计划。在2025年5月,公司已经削减了亚洲至美洲航线的货运能力超过35%,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联邦快递首席执行官Raj Subramaniam表示,随着关税大门的收紧,贸易模式正在发生根本变化。尤其是东南亚地区的物流需求逐渐增长,成为新的增长亮点。为了满足这一趋势,联邦快递于2025年4月首次开通了从新加坡直飞阿拉斯加安克雷奇的航线。
该航线每周六次运行,有效连接了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和泰国,为货物快速进入美国市场提供了新的通道和时间优势。同时,联邦快递与美国邮政局(USPS)之前的航空货运合同在近期到期,带来额外约1.2亿美元的收入压力。公司在2024年第四季度还为退役12架飞机计提了2100万美元的减值准备。这一系列调整,显示出联邦快递在面临全球贸易格局及政策环境剧变时,力求多角度应对挑战的决心。未来,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仍将持续。中美贸易关系的紧张,以及类似“de minimis”之类的政策调整在不同国家的实施,可能会让更多物流企业需要重新审视供应链结构和盈利模式。
联邦快递的经验说明,灵活调整航线布局,开拓东南亚等新兴市场,以及优化资源配置,都是降低贸易壁垒冲击的有效路径。此外,互联网电商平台和传统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和竞争关系也将更加复杂。随着跨境电商的不断兴起和国际政策的收紧,物流企业既要服务好现有的电商客户,也需要规避政策风险,增加合规和税务风险管理的投入。物流科技的发展也为联邦快递等公司提供了转型机遇。通过数据分析和智能化仓储及运输调度,可以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和客户体验,缓解关税压力带来的收入缩减。总的来说,联邦快递当前的困境反映了全球化时代下贸易、政策与物流深度交织的典型案例。
面对政策变动和市场波动,企业只有通过敏捷反应和持续创新,才能保持竞争力,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未来,联邦快递将继续依托其全球网络优势和技术实力,适时调整战略布局,积极寻求多元化的市场机会,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国际贸易新常态。对于关注国际物流和全球贸易的投资者和企业而言,理解联邦快递这一案例,有助于把握全球贸易政策及物流行业发展的脉搏,预测未来走势,从而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经营和投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