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稳定币逐渐脱颖而出,成为互联网支付和结算的主流选择。根据Alchemy工程主管诺姆·赫尔维茨的最新观点,稳定币不仅仅是一种加密资产,更已成为“互联网默认结算层”,在链上交易量上超越了传统的Visa和Mastercard网络。这个趋势标志着全球资金流动方式的深刻变革,也显示出区块链技术在日常经济活动中的实用价值和广泛普及。 稳定币作为一种与法定货币挂钩的加密资产,拥有价格稳定的优势,使其在数字货币市场中独树一帜。它的出现解决了加密货币价格剧烈波动带来的支付难题,让用户和企业能够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享受稳定的交易体验。同时,稳定币的跨境支付效率明显提升,不再受传统银行系统繁琐手续和高昂费用的限制,实现了资金的快速且低成本流转。
像PayPal和Stripe这样的全球支付巨头,已经开始积极拥抱稳定币,借助区块链底层架构快速集成相关服务,为用户带来更快捷、更透明的交易体验。赫尔维茨指出,稳定币的链上交易量已经比Visa和Mastercard高出7%,这一数字反映了数字支付生态系统的巨大转型,并预示了未来应用场景的无限可能。 Alchemy作为核心基础设施提供商,支持着包括Robinhood Wallet在内的大型稳定币生态,这不仅助力金融科技巨头推动创新,还有效保障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赫尔维茨强调,稳定币能让资金流动变得更加便宜、快速、全球化并且安全,这四大特性使其在跨境支付、预测市场及去中心化金融领域备受青睐。 其中,稳定币的资金池正成为购买美国国债的重要力量,以Tether(USDT)为例,去年仅凭其持有的约1130亿美元美国国债,就实现了高达130亿美元的收益。如此大规模的资产支持不仅增强了稳定币的信用基础,也助力其在全球金融体系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赫尔维茨称,“代币化货币是代币化金融体系的基石”,展望未来,基于这一基础的金融创新将持续带来令人兴奋的发展。 然而,稳定币行业依然面临不少挑战。区块链生态的碎片化导致不同网络间的互操作性不足,给机构快速采纳带来了考验。企业在选择合作伙伴和技术服务时,必须严格评估其可靠性以及潜在的对手方风险,毕竟区块链行业相对年轻,企业级运营和大规模扩展能力仍是焦点问题。 资本巨头JP Morgan的Kinexys代币化银行存款项目则为行业树立了典范。这类许可型存款代币允许机构客户在公链上访问带息存款,具备全天候结算、近乎实时的流动性以及可为持有人支付利息的潜力,极大促进了传统金融与区块链技术的融合。
最近,美国参议院通过了名为“指导和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的GENIUS法案,为稳定币的发展确立了联邦层面的监管框架。赫尔维茨指出,这不仅有助于为业界大玩家提供清晰的合规路径,同时也鼓励了创新实践,为稳定币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和信心。 尽管稳定币增长迅猛,技术瓶颈依然存在。为了提升用户体验,企业期望将前端操作与底层区块链技术解耦,实现更流畅的使用体验,这对开发者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赫尔维茨预测,未来越来越多的金融服务将部署专属区块链,尤其是二层网络,以实现更好的扩容和生态变现,加快跨链互操作性的实现,从而打造出互联互通、高效协作的数字金融新生态。 但是,并非所有权威机构都对稳定币持乐观态度。
国际清算银行(BIS)2025年年度经济报告指出,稳定币未能通过货币的关键特征测试,例如单一性、弹性和完整性。BIS将稳定币视为更像是金融资产而非真正的货币,强调其本质是数字持票凭证,这一观点反映了监管层面对稳定币与传统货币定义的不同理解和潜在的监管挑战。 综合来看,稳定币已经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互联网结算层的地位正在稳固。随着技术成熟、基础设施完善以及监管环境日益明朗,稳定币极有可能引领下一轮金融科技变革,重塑全球资金流通与资产管理的方式。企业与个人用户应密切关注该领域最新动态,把握数字金融未来的脉搏,迎接更加便捷、安全和高效的支付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