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伴随着中东地区冲突的持续升级,全球油价迎来了罕见的剧烈波动。特别是在伊朗对美军在卡塔尔的军事基地发动导弹袭击之后,油价出现了出乎意料的暴跌,这一现象引起了市场、分析师乃至全球关注。众所周知,中东地区历来是全球能源供应的重要枢纽,任何涉及该地区的军事行动往往都会成为国际油价的风向标。然而,尽管局势骤然紧张,当前油价的反应却与以往的战争期表现迥异,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市场心理和供应链实际状况。首先,需要回顾冲突的爆发背景。2025年6月13日,因以色列针对伊朗军事基地和指挥官发动空袭,引动了中东地区新一轮紧张对峙。
随后,美国军方参与行动,对伊朗核铀浓缩设施实施了空袭,打破了先前只有以色列单独作战的局面。美国的加入无疑让局势更加扑朔迷离,外界普遍担心这将引发更广泛的军事冲突,进而冲击全球能源市场的稳定。伊朗对此迅速通过导弹袭击回击,向卡塔尔境内的美军基地发射了六枚导弹。虽未传出大规模人员伤亡,但这一军事动作随即导致卡塔尔与阿联酋先后关闭空域,区域安全风险骤升。此类举措通常会强化供应链中断的风险,尤其是海湾沿岸的能源运输路径。值得关注的是,被视为全球战略要地的霍尔木兹海峡,其通行状况并未受到重大影响。
霍尔木兹海峡每日约有2100万桶石油通过,约占全球石油液体消费总量的21%。如果该通道关闭或受阻,全球油价通常会出现大幅飙升。然而,尽管伊朗议会有支持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声音,但实际关闭尚未发生。油轮仍在照常运输,包括伊朗的Kharg岛出口油。正因为如此,市场对伊朗此次导弹袭击的解读偏向“象征性反击”,未视为长期持续威胁,因而油价并未因战争升级而出现预期中的上涨。相反,西德克萨斯中质油(WTI)价格跌破70美元每桶,跌幅超过7%。
这一现象较为反常。对比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初期,全球油价曾在短时间内跳涨约17%,并突破每桶110美元,原因在于该次危机对欧洲及全球能源供应链带来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在制裁和物流限制加剧的情况下。此次中东冲突虽激烈,却未引发类似程度的供应中断担忧。此外,当前油价变化还受其他因素影响。油轮运输费率和船舶保险费用普遍上升,导致整体运输成本上扬,虽短期对油价形成一定支撑,但未能转化为价格上扬的动力。市场同时也反映出投资者对军事冲突升级的谨慎乐观态度,普遍认为冲突可能受控于有限范围内。
此外,全球能源供应正逐步多元化,随着美国页岩油产量稳定以及其他地区产油国增加供应,市场供应弹性增强,缓解了中东局势引发的紧张情绪。中东地区依旧维持其全球能源角色的核心地位,未来若霍尔木兹海峡真正面临封锁或持续威胁,油气市场将遭遇巨大冲击。目前,市场关注点在于观察该战略通道的通航状况及区域安全政策的变动。如果局势进一步恶化,国际社会或将加大对能源运输安全的保障力度,推动油价重新评估供应风险。另外,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促使国际投资者调整资产配置,转向多样化以降低潜在风险。鉴于当前复杂多变的局势,投资者和相关行业需要密切跟踪冲突发展及各方动态政策。
对于各国政府而言,保障能源安全也将成为优先议题,特别是在关键能源运输走廊的保障和替代能源开发方面加大投入。综上所述,伊朗导弹袭击美军基地后油价暴跌,虽看似反常,但实为市场对供需实际状况、地缘政治风险评估及运输通道稳定性的综合反映。中东地区的能源运输枢纽依旧扮演着全球能源市场的“生命线”角色,其命运牵动着全球经济稳定和能源安全。未来,随着局势发展,油价及能源市场的变化值得持续关注,复杂的国际局势或将推动全球能源格局重塑及产业链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