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加密货币市场的快速膨胀,数字资产种类呈爆炸式增长。曾经仅有比特币一款知名加密货币,如今已有数百万种代币和资产横空出世,每一种代币都宣称代表着某个项目或公司的未来价值。然而,伴随着数字货币的疯狂扩展,骗局也如影随形。根据知名区块链分析机构Chainalysis的最新研究,2022年新发行且获得任何价值的加密代币中,竟有高达四分之一是真正的骗局,短期内欺骗投资者,迅速获利了结。这为许多投资者敲响了警钟,揭示出当前加密市场风险的严峻现实。 Chainalysis的调查聚焦于一种典型的代币骗局类型——“拉高出货”或称“泵-and-倾销”骗局。
在这类骗局中,代币创造者会通过虚假的炒作宣传推高代币价格,鼓动投资者购买。随后,这些创造者会迅速抛售持有的全部代币,导致价格暴跌,买入的投资者则蒙受巨大损失。与操控旧代币的骗局不同,此次研究专门关注由代币发行者本人设计和制造的“新代币泵-and-倾销”。 数据表明,仅2022年就有超过一百万种新的加密代币诞生,但其中只有不足1万个代币曾经吸引到投资者购买,从而有了价值。这些代币中近25%是在推出后一周内迅速遭遇价格暴跌,显然是发行者主导的骗局。更令人震惊的是,Chainalysis还追踪发现至少有445名或团体重复制造这类骗局,其中有23名施骗者甚至进行十次以上的拉高出货操作。
最活跃的操纵者在短短一年内完成了多达264个类似诈骗。 尽管这种骗局数量庞大,但整体骗局规模相对较小。据统计,这类拉高出货诈骗在2022年造成的损失约为三千万美元,占当年加密诈骗总损失59亿美元的不到百分之零点五。平均每个骗局的金额仅数千美元,这可能代表着骗局主要出现在某些购买力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对此Chainalysis的研究主管金·格劳尔解释,诈骗者可能在当地环境中,几千美元足以成为丰厚利润,令骗局依然持续发生。 Chainalysis通过建立技术模型,基于区块链上流通数据,分析发行者发行代币后一周内卖出代币的行为,价格峰值后的急剧跌落(超过九成跌幅),以及结合第三方安全审查工具Token Sniffer的代码分析结果,从而筛选出典型拉高-倾销骗局,保证数据的高度精确与保守。
尽管如此,业界普遍认为实际骗局数量远高于他们的检测结果,说明这一现象普遍且隐蔽。 这项研究的另一个启示是,尽管Chainalysis追查到诸多多次实施骗局的“惯犯”,但他们并未公布诈骗者真实身份。然而,由于许多诈骗资金最终被转入中心化交易所兑现,而这些交易所受制于客户身份认证(KYC)规则,执法机构很有可能利用链上线索和交易所数据追查诈骗者,采取法律行动。随着监管部门对加密市场监管不断加强,未来此类信息将为打击诈骗提供有力支持。 对加密投资者来说,当前市场环境无疑充满陷阱和挑战,选择投资标的时必须保持警惕。首先,应避开刚刚发行且缺乏背景资料的代币。
通常真正有价值的项目会拥有完善的团队介绍、公开的路线图以及透明的社区运作机制。其次,关注代币的合约代码安全,利用专业平台检测代币合约是否存在防止抛售或恶意代码特征。再者,将投资分散,切勿把大量资金投入单一新代币。时刻警惕拉高出货特征,如价格突然飙升及发行者大量卖出行为。 这个快速增长、极具诱惑力的数字资产领域也在酝酿着深刻的市场教育意义。投资者应不断提升自身对区块链和加密经济的理解,掌握识别骗局的基本技能。
另一方面,监管机构应加快完善加密市场的法律法规和透明度要求,建设一个更加安全、稳健的投资环境。同时,交易平台和链上分析公司也必须强化技术合作与信息共享,形成多层次防范网络。 总的来看,2022年加密代币骗局数量及其特征为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体现了当前数字经济中机遇与风险并存的现实。投资者只有在全面认识并警惕潜在风险基础上,理性决策,才能尽可能规避骗局带来的损失。未来,随着技术及监管的不断进步,我们期待数字货币市场逐渐回归健康与透明,让真正有价值的项目和资产脱颖而出,为全球投资者带来长远的财富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