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7月2日周三,大豆期货市场迎来显著反弹,价格普遍上涨了20至26美分,展现了市场的强劲活力。根据cmdtyView的全国平均现货大豆价格报告显示,现金大豆价格较前一交易日上涨了23又3/4美分,达到每蒲式耳10.12又1/2美元。同时,大豆粕期货也出现了2.90至4.10美元的涨幅,而大豆油价格则上涨了110至140点,显示出大豆相关产品价格同步强劲上涨。这样的涨势表明市场对大豆及其副产品需求的乐观预期。 从基本面来看,多项积极因素推动了大豆价格的上涨。首先,面向出口市场的销售报告和预期成为价格上涨的关键驱动因素。
分析机构如路透社调查的专家预计,6月26日当周的旧作大豆出口订货量将在30万吨至70万吨之间,而新作大豆的销售量则预计在0至30万吨之间。此外,大豆粕销售量预计将在10万吨至65万吨的区间波动,大豆油的出口变动则介于净减少1万吨至新增2.6万吨之间。这些数据结构性地支持了大豆市场紧俏的现状,也表明买方对于大豆及其衍生产品的需求正在逐步走强。 其次,国际贸易环境的改善为大豆出口提供了有力支撑。前美国总统特朗普最新宣布与越南达成了贸易协议,指出越南对美国商品暂不征收关税。考虑到越南在2024/25年度占美国大豆粕出口承诺的5.7%,以及占总大豆出口承诺的2%,该协议无疑对美国大豆出口形成积极助力,增强了市场信心。
此外,政策层面的利好极大程度上缓解了之前贸易摩擦带来的压力,促进了市场预期的转好。 气候因素同样是影响大豆市场价格的重要因素。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7天降水预报,东北部、爱荷华、明尼苏达、威斯康星州以及达科他州部分地区预计将迎来高达1.5英寸的降水,预计种植地区的水分供给有所改善。然而,欧洲气象中心(ECB)则预测降雨总量较轻,气候预期存在一定分歧,为市场增添了不确定性。充足的降水对保障大豆作物生长至关重要,一旦降雨不足,可能对产量造成不利影响,从而进一步推高大豆价格。 从期货市场来看,大豆的不同交割月份合约均表现出价格上涨。
2025年7月合约收于每蒲式耳10.50又1/2美元,上涨了25又3/4美分;8月合约收于10.53又1/2美元,上涨了23又3/4美分;11月合约则为10.48美元,上涨20又3/4美分。新作现货大豆价格也上涨了21美分,达到10美元每蒲式耳。这一系列上涨反映出市场对大豆需求的整体增强,尤其是在临近重大节日前,交易活跃度普遍增加。 从全球供需角度来看,大豆需求持续增长主要得益于食品工业、动物饲料以及生物燃料等多重领域的推动。大豆不仅是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也是植物油的重要原料。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及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尤其是在亚洲新兴市场,对大豆和大豆制品的消费需求保持强劲态势,给整体大豆市场注入了持续动力。
此外,全球贸易政策趋向宽松有望促进出口市场的拓展,为生产国带来更多机遇。 供给方面,因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大豆产量的不确定性逐年增加。虽然气象预报显示局部地区降雨充沛,但整体种植环境仍需密切关注,尤其是主产区的天气变化对当季大豆产量的影响较大。此外,生产者对种植面积及技术投入的调整也可能影响未来的供应水平。供应链管理的效率及物流体系的稳定性同样是保障大豆顺利流通的关键因素。 投资者及贸易商需要关注美国农业部和其他权威机构即将发布的相关出口销售报告,这些数据往往会对市场情绪产生直接影响。
报告中的销售量、库存水平和出口合同签订情况能够迅速改变价格预期,引导市场形成短期波动。同时,国际贸易形势的进一步变化,特别是中美贸易关系、东南亚市场的动态等,将持续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技术分析上,近期大豆期货价格呈现明显的上涨趋势,多重技术指标支持价格在短期内继续攀升的可能性。市场成交量的增加也验证了投资者的买入兴趣。随着7月4日美国独立日假期临近,交易日数量减少可能加剧市场的波动性,投资者应保持谨慎,合理布局仓位以应对潜在的市场波动。 大豆市场的未来依然充满机遇与挑战。
一方面,持续增长的全球需求和贸易环境的改善为价格提供了坚实的支持。另一方面,气候变化和产量不确定性带来了不可预见的风险。长期来看,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产区管理的优化,大豆生产效率有望得到提升,从而缓解供应压力。短期内,密切关注政策动向、出口数据及气候变化,结合技术面判断,将有助于把握大豆价格的波动趋势。 综上所述,周三的大豆价格强势反弹反映了市场供需动态的积极变化。出口销售预期提升、国际贸易政策利好以及有利的气候预报,共同推动大豆及其衍生品价格攀升。
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后续相关数据和全球市场发展,合理把握市场脉搏,以期获得更佳的投资回报。随着全球大豆产业链的不断完善与调整,大豆市场将在未来持续呈现复杂而多样的态势,值得业内人士和投资者保持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