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各国纷纷探索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以提升金融效率和安全性。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和推广方面一路领先。近日,中国央行行长潘功胜在上海陆家嘴论坛上公开承诺,将加速数字人民币的全球扩展,打造国际数字货币运营中心,彰显出中国在推进数字货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强烈决心与战略布局。 数字人民币,也被称为e-CNY,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代表了传统法定货币向数字形态转型的创新尝试。自2014年启动数字货币研究以来,中国不断完善数字人民币的基础设施,逐步扩大应用场景,包括零售支付、跨境结算等。此次宣布设立国际运营中心,标志着中国数字人民币迈入国际化新阶段,目标不仅限于满足国内支付需求,更瞄准全球金融市场,增强国际支付便利性和人民币国际影响力。
当前全球货币体系长期以来由美元主导,美元作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和跨境贸易支付的首选货币,在国际金融中占据霸主地位。然而近年来,美元优势面临挑战,部分原因是美国政策调整带来的不确定性和贸易摩擦加剧。潘功胜指出,传统跨境支付体系存在被地缘政治风险左右的隐忧,容易被工具化,用于单方面制裁,破坏全球经济秩序。数字人民币凭借其国家信用背书,能够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提供更加稳定和安全的结算方式,减少对美元依赖。 中国的多极化货币体系构想致力于打破现有由少数货币主导的格局,推动多个货币共存共荣,打造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金融环境。数字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有助于提升人民币在全球储备货币中的地位,也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提供避险和多元选择,提升全球经济的韧性和灵活性。
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相比传统跨境结算流程复杂、费时较长,数字人民币利用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技术,实现实时支付和结算,显著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此外,数字人民币亦能加强支付透明度和合规性,提升反洗钱和反恐融资的防控能力,有助于构建更加安全可信的国际金融生态。 与稳定币形成鲜明对比,数字人民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全权控制,具备更强的监管属性和稳定性。稳定币多为第三方发行,尽管在跨境支付方面具有一定便利,但存在潜在风险,如信用风险、监管风险等。数字人民币的推广不仅提升了数字货币在主权货币体系中的合法性,也为全球数字货币监管树立了范例。
在国际合作方面,中国积极推动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共同开展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试点,与香港、新加坡、阿联酋等地探索数字货币合作模式,促进政策协调和技术对接。这种区域合作助力数字人民币融入全球金融网络,拓展海外应用场景,提升国际接受度。 未来,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将深刻影响全球金融格局。随着更多国家加速央行数字货币布局,数字金融生态系统将迎来转型升级。中国通过数字人民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不仅为本国经济注入新活力,也有望引领全球数字货币发展的浪潮,塑造更加多元和包容的国际货币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全球CBDC发展热潮中,一些国家面临的挑战与中国类似,如监管框架完善、技术安全保障、经济影响评估等。
数字人民币成功经验将为全球央行提供宝贵借鉴,推动国际间交流与合作,促进数字货币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总之,中国央行推动数字人民币全球扩展的战略,贯穿技术创新、国际合作及货币战略调整的多维路径,体现了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积极作为。随着数字人民币逐步融入国际支付和贸易体系,未来中国及全球金融市场将迎来更加多极化、数字化的新阶段,同时也为全球经济稳定与繁荣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