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生成式AI模型在内容创作领域的应用愈发广泛。Stability AI作为知名的AI图像生成公司,其代表产品Stable Diffusion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技术的快速演进与法律制度之间的冲突也逐渐浮出水面,版权侵权问题成为争议的焦点。2025年6月,Getty Images宣布取消对Stability AI的关键版权诉讼主张,标志着这一备受瞩目的法律战役出现了重要转折,但英国的相关诉讼尚未完全结束,双方的纷争仍在继续发酵。 Getty Images作为全球最大的图片数据库提供商,因其庞大的版权作品库而在版权保护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2023年1月,Getty针对Stability AI发起诉讼,指控后者未经授权,利用数百万版权图片对Stable Diffusion进行训练,涉嫌侵犯版权。
Getty还指出,Stable Diffusion所生成的部分作品与其版权图片高度相似,甚至存在水印痕迹,这一情况引发版权归属与作品原创性的激烈讨论。 然而,2025年6月,Getty正式放弃了两大主要版权侵权指控——训练数据侵权和生成图像的版权侵犯。根据伦敦高等法院的资料,撤诉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Getty难以有效证明侵权行为与英国司法管辖权之间的关联,导致训练数据侵权指控无效。第二,法院认为生成的作品未能展现版权作品的实质内容,缺乏足够的原创特征支持版权主张。法律专家指出,这反映出当前版权法律在界定生成式AI创作作品归属时存在的困难与挑战。 尽管核心版权侵权指控被撤销,Getty依然保留了对Stability AI的其他诉讼项目,尤其是“次级侵权”以及“商标侵权”的诉求。
次级侵权指控聚焦AI模型本身可能构成侵权工具,当模型被引入英国市场时,即使训练过程发生在国外,也可能违反英国版权法。此外,Getty还指控Stability AI通过使用含有其标志性水印的图像,误导消费者产生品牌联系,进而构成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行为。 Stability AI方面回应称,对于Getty撤回多项指控表示欢迎,并坚信其技术和服务的合规性。该公司强调,消费者并不会将含水印的AI生成图像误认为是Stability AI的商业宣传,从而削弱了Getty商标侵权的诉讼基础。此外,Stability AI正积极寻求法律途径,为AI生成内容的合法使用和开发提供更多法律保障。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美国法院近期也在处理类似的版权争议案件。
例如,美国法院支持了Anthropic公司在一宗利用未经授权图书训练AI的版权诉讼中,判定该训练行为不构成侵权。这一判决在国际间产生连锁反应,对全球AI及版权法规的未来走向有深远影响。Getty在美国针对Stability AI的另一案件仍在进行中,涉及金额高达17亿美元,显示版权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度。 版权法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融合问题,实际上反映了数字时代版权制度所面临的全新考验。传统的版权保护机制主要针对人类原创作品设计,而AI生成内容的出现挑战了这一框架。比如,如何界定通过AI训练得到的作品归属,是否应当保护AI训练数据来源的版权,AI生成作品是否应享有版权保护等,都是当前法律难以准确回答的问题。
根据专家分析,Getty此次选择集中精力强化可胜诉的指控,体现了其对法律策略的调整。与此同时,这也显示了版权权利人在面对AI技术带来的挑战时,需要结合多元化的法律途径和策略。未来,版权法律的修订与完善势必成为保障AI与内容创作者权益的关键课题。 此外,诸如Midjourney和DeviantArt等其他AI艺术平台亦遭遇类似的版权诉讼,显示这一问题具有普遍性。包括视觉艺术家群体在内的权利方,正在尝试通过法律程序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推动行业形成更明确的版权使用规范。 另一方面,Getty自身也涉足AI创作领域,推出基于其iStock图库训练的生成式AI工具,能够为用户生成新的可授权图片和艺术作品。
这表明传统内容提供商正在积极接纳并整合新技术,探索版权商业化与AI技术的结合。 综上所述,Getty与Stability AI之间的版权纠纷,是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与版权制度冲突的缩影。撤回关键版权指控固然是案件的重要转折,但双方未解决的次级侵权和商标问题,以及正在继续的跨国诉讼,预示着版权争议仍将长期存在。如何在保障内容创作者权益的同时,促进AI技术的健康发展,是业内各方亟需面对的共同挑战。未来,随着更多判例的出现以及法律框架的逐步完善,生成式AI领域的版权冲突有望趋于合理化与规范化。 站在行业视角,版权法律与人工智能的融合正在展开一场深刻的变革。
版权保护的目标依旧是激励创新与作品传播,但在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必须不断调整思维和法律规则,才能平衡技术进步与权益保护之间的关系。Getty与Stability AI案件的最新进展,不仅是市场和法律的风向标,也为全球AI版权制度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思考价值。随着科技与法律的不断交织,内容产业未来的版权保护形态无疑将更加多样和复杂,值得行业持续关注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