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的亚洲快讯中,华尔街日报报道了一系列引人关注的事件,其中包括中国的泰达币(Tether)洗钱案件以及不丹最近在比特币投资方面的显著增长。 首先,关于中国的泰达币洗钱服务,位于西北部甘肃省的法院最近判处十名参与该洗钱计划的个人。这些被告的刑期从十个月到一年不等,法院已追回超过16.8万美元的非法收益。根据国家媒体《澎湃新闻》的报道,此洗钱计划由一名名叫沈的男子主导,他经营一个将与在线赌博和电信诈骗相关的加密货币收益洗钱的工作室。 沈及其同伙明知这些数字货币来自非法活动,却仍通过将这些非法加密货币转换为法定货币,并以高于市场的汇率获利。他们在2022年初成立了这一业务,招募了几名合伙人来帮助进行这些非法交易。
为此,他们租用了房产,并配备了必要的设备,包括电脑和软件,以便运营洗钱业务。该团伙还在流行的通讯软件Telegram上组成了一个交易群体,进行场外交易(OTC),以折扣价从涉嫌电信诈骗的犯罪分子手中购买泰达币,然后以更高的价格出售给其他客户。 法庭调查显示,该团伙通过此类交易获得了超过12.4万美元的收益;然而,洗钱案估计仍令受害者损失超过83.4万美元。这一案件再一次表明中国对加密货币活动的严厉打击力度。尽管近期有传言称中国可能会在2024年第四季度解除对加密货币交易的禁令,但官方尚未表明此类可能性。 中国政府在加密货币方面的立场日趋严苛。
根据最近的调整,中国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将虚拟资产纳入国家洗钱法,此举显然是为了更加严格地监管这一领域。此外,在今年7月举行的中共第三次全体会议上,会议强调了央行数字货币的国际推广,这被视为唯—合法的数字货币。所有其他数字货币,包括比特币,都被视为非法支付手段。 与此同时,不丹在比特币投资方面的表现却如日中天。根据Arkham Intelligence的数据,不丹以830亿美元的比特币储备而自豪,成为全球第四大政府比特币持有国。该南亚小国的比特币持有量在近日价格上涨后急剧增加,之前的估值约为7.58亿美元,而在9月19日比特币价格突破6.3万美元后,其投资收益飙升至8.32亿美元。
令人惊讶的是,尽管不丹这个国土面积很小、人口少于80万的国家,其比特币资产却超过了经常被提及的萨尔瓦多,后者因采用比特币而受到广泛关注。不丹政府的比特币持有量的增长,主要是通过其主权财富基金Druk Holding and Investments所进行的挖矿操作取得的。与许多其他国家主要通过执法查扣资产来获得比特币不同,不丹的策略相对安静。 除了中国和不丹,另一则引人注目的消息来自柬埔寨。柬政府对美国财政部针对一位涉嫌参与加密货币诈骗的参议员Ly Yong Phat实施制裁的决策进行了反击。柬方认为,美国的制裁是出于政治动机,称之为“一项不公正的决定”,并强调Ly在创造就业和基础设施发展方面的贡献。
美国财政部的宣布根据FBI的一项报告,指出2023年加密货币投资诈骗增加了53%,许多诈骗与受害者被强迫劳动于数字诈骗活动有关。美国官员称,Ly的企业是一个网络的一部分,该网络将受害者诱骗进入诈骗业务,声称为他们提供了虚假的就业机会,并剥削其劳动。 尽管柬埔寨政府在回应中对美国的指责提出不满,认为其在打击人口贩卖方面的努力被严重低估,但此事件却引发了外界对于柬埔寨加密货币犯罪的关注。东南亚地区尤其成为“猪肉屠宰”(pig butchering)诈骗的温床,这种诈骗手法通常涉及诈骗者与受害者建立虚假的浪漫关系,以此来获取受害者的信任,最终盗取其加密货币。 柬埔寨的Huione Pay外汇业务在这一背景下被认为是洗钱的温床,引发了更多的舆论关注。该国的情况也反映了数字跨国犯罪日益猖獗的趋势,许多国家的政府开始面对如何在有效打击与促进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的挑战。
总结而言,近期在亚洲的加密货币市场上,中国的绝对监管与不丹的乐观投资形成鲜明对比,又让柬埔寨这一受害国家的处境愈发复杂。这一系列事件提醒我们,世界各国在面对数字货币时,各自的政策、挑战与机遇都是千差万别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在全球化与数字化迅速发展的今天,跨国之间对于加密资产的监管与合作成为了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