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地区联邦法官玛戈·布罗迪拒绝批准一项涉及Visa和万事达的高达300亿美元刷卡费(又称“交换费”)和解协议。这一决定震动了零售和支付卡行业,引发广泛讨论。该案件缘起于2005年,历时近二十年,主要聚焦于商户为接受Visa和万事达信用卡及借记卡支付所需支付的手续费问题。作为此次诉讼的核心,刷卡费用在业内被诟病为过高且缺乏透明度,许多商户与行业团体认为此类费用不仅抬高了运营成本,还间接导致消费者价格上涨。和解协议原计划通过限制刷卡费率、解除部分反导向规定,并赋予商户更多自由制定折扣政策,来缓解商户负担。然而多数商户团体和行业协会坚决反对协议,认为其幅度过小且期限有限,无法根本解决定价机制的结构性问题。
法官布罗迪在拒绝初步批准请求时指出,协议未能充分保护小商户利益,也未能根本改变Visa和万事达在刷卡费市场中的强势地位,其对商户和消费者的实际效益仍存疑虑。裁决还要求相关各方在2024年6月28日前提交申请红线版本后,法官将发布书面判决理由。Visa和万事达对此判决表示失望,强调协议本身涵盖多项有利于消费者和商户的措施。与此同时,反对方尚未就法官决定予以公开评论。刷卡费通常占每一笔交易金额的1.5%到3.5%。据Nilson Report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刷卡费用总额约为720亿美元,它是银行及其他发卡机构盈利的重要来源之一。
这些费用部分被转化为奖励项目,激励消费者刷卡消费,促进支付活动增长。尽管消费者因奖励项目受益,但高昂费用却让商户们在利润空间上承受巨大压力。此外,传统的反导向条款阻止商户引导消费者使用更低费用的支付方式,进一步限制商户的定价灵活性。此次和解方案虽尝试削减平均刷卡费率至少0.04个百分点,并承诺五年内费率维持在当前平均以下至少0.07个百分点,同时取消反导向限制以允许商户鼓励顾客使用价格更低的支付卡,但这一调整被业界广泛认为仅是“小修小补”,临时性且力度不足。多方批评声中,国家零售联合会及便利店协会等大型行业团体均表达了强烈不满,认为Visa和万事达与发卡银行依旧在形成事实上的卡组织垄断,令商户在接受卡支付时只能“全盘接受或全盘拒绝”,缺乏真正的谈判和抵制能力。这种现状不仅限制商户选择,更抬高了整体支付系统成本,最终部分转嫁给消费者,引发连锁反应。
法官的决定无疑增加了此案继续协商或进入长期诉讼的可能性,行业各方正密切关注接下来的走向。若重新谈判,商户或有望争取到更有利的费率限制和更宽松的支付导向权利,或者双方可能最终走向法庭,诉讼过程复杂且成本巨大。该事件也映射出当前支付卡市场中的权力失衡问题。大型卡组织掌控定价权,并通过复杂契约条款约束商户,限制价格传导机制,形成一定程度的价格操纵。支付领域的结构性改革呼声因此不断高涨,监管机构及立法者也在加强对卡组织的审查力度,企图塑造更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商户对降费需求与消费者奖励计划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如何在鼓励消费者消费与降低商户负担之间取得平衡,成为行业调整面临的核心挑战。
此次诉讼和和解拒绝事件有望推动业界期待更深层次的制度变革,包括交换费的合理定价机制、多样化支付通道的推广以及更有效的竞争监管体系建立。综合来看,布罗迪法官驳回这笔300亿美元和解协议,标志着支付卡市场改革的关键节点。未来,持续的司法审理或新协议的达成,都将在全球支付生态系统中激起涟漪,影响商业模式与用户体验。商户群体的权益争取、卡组织的盈利模式调整以及监管规范的完善,将共同塑造该行业未来发展蓝图。各方将密切关注后续进展,并准备应对波动带来的市场挑战和机遇。随着技术创新和监管趋严,支付行业正迎来变革期,权益分配的公正性、费率的合理性以及市场竞争的健康性,将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