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摩根士丹利发布了一份引人关注的报告,预测美元指数将在未来12个月内下跌约9%,这一观点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广泛关注。美元作为国际贸易和金融市场的主要储备货币,其走势不仅影响美国经济,也直接波及全球经济格局和投资环境。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强调,美元的下跌主要源于美联储可能的利率下调以及欧元、日元、英镑等主要货币的持续走强。尽管美元长期以来被视为避险资产,但当前形势下,部分投资者正开始怀疑美元的这一传统地位是否还能保持。报告指出,美元指数目前约为98.9,已经接近年末预测的101目标,且兑现速度超出市场预期。美元指数的跌幅主要反映了美元对六种主要货币——欧元、日元、英镑、瑞士法郎、加拿大元和瑞典克朗——的相对价值变化。
具体来看,美元相较于安全货币如欧元、日元和瑞士法郎的跌势尤为明显,原因包括这些地区经济基本面改善以及货币政策趋于宽松的预期差异。摩根士丹利预期,至2026年中旬,欧元兑美元有望升至1.25美元,英镑兑美元则可能达到1.45美元,这表明投资者对这些货币的信心正在增强。美元疲软的背景还包括美国经济增长预期的下调。摩根士丹利的经济学家预测,美国2025年和2026年的GDP增长率均为1%,较此前的预期明显走低。此外,由于进口关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以及移民政策限制,美国经济面临一定压力,财政政策和监管改革难以在短期内提供实质支持。经济增长放缓直接影响了美联储的货币政策。
报告预计,美联储将在2026年实施175个基点的降息,推动债券收益率曲线变得更加陡峭。十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预计将于今年底降至4%,随后因降息进一步下滑。利率下行压力是美元走弱的重要驱动力之一。美元指数自今年年初的近110高点已有超过10%的跌幅。尽管2月份一度因贸易紧张局势和关税政策导致美元暂时反弹,但随后损失迅速扩大,重新进入下降通道。美国与全球贸易伙伴的摩擦、关税升级及贸易战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市场波动性,并进一步影响美元的避险吸引力。
不同的是,欧元区、日本和瑞士似乎因较为稳定的经济数据和相对更宽松的财政政策获得了市场的青睐,推动其货币走强。值得关注的是,美元的疲软不仅影响国际贸易结算,还对能源价格、商品市场及全球资本流动产生深远影响。美元作为石油交易的主要货币,走弱可能导致油价上涨,继而影响全球通胀水平。此外,资金从美元资产转向其他货币资产的趋势可能改变国际资本配置和投资策略。摩根士丹利的预测提醒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需密切关注美元的未来走势,适时调整投资组合和政策方向。美元指数的持续下跌可能促使国际社会重新评估全球货币体系的结构和美元的主导地位,推动多元化和区域性货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总体而言,美元未来走弱的预期反映了全球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中美贸易关系、货币政策调整、经济增长放缓等多重因素交织,构成复杂的宏观经济背景。投资者应谨慎把握这一趋势,关注相关货币对和金融市场的波动,以实现资产的合理配置和风险管理。随着时间推移,美元的走势不仅是金融市场的一大风向标,也将影响各国经济走向和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