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克·麦考特(Frank McCourt),这位著名的作家,以其自传《安吉拉的灰烬》(Angela's Ashes)和《'Tis》而闻名,他的作品不仅仅是个人的故事,更是对教育、贫困与人文学科深刻思考的反映。在一次访谈中,这位退休的英语教师畅谈了自己对美国教育体制的见解以及他作为教师的经历。 在这场访谈中,麦考特首先直言不讳地指出,改善美国公共教育的主要障碍之一就是社会对孩子的态度。他认为,“我们不喜欢我们的孩子”,这导致教师的角色被简化为“保姆”。相比之下,他提到在欧洲,教师被视为学者,获得更高的薪水和社会尊重。他不满于美国社会对教师的低估,认为这是美国教育系统问题的根源。
为何选择成为教师?麦考特的故事源于他个人的经历。退伍后,他利用退伍军人教育法案(GI Bill)进入了纽约大学。在那个时候,曾经梦想成为记者的他,由于缺乏教育背景和自信,发现自己难以融入那个世界。于是,他转向了他最热爱的两个领域:书本与孩子们。然而,他最初对教师职业的美好憧憬却与现实相去甚远。在他成为纽约的高中教师后,现实的课堂氛围让他感到如同身处“战斗区域”。
麦考特谈到他最初的教学经验时,生动地回忆起一位年轻的非裔美国女孩——西尔维亚(Sylvia),她的一个“冷静点”(Chill Out)让他意识到,课堂上不仅仅需要老师的权威,更需要的是人性和真诚。通过与学生分享个人经验和情感,麦考特逐渐找到了与孩子们的连接。正如他所说,“我们是一起学习的”,他承认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受益匪浅。 在谈到教学的挑战时,麦考特讲述了他在斯塔滕岛的第一份教书经验。他接手了一位前任教师留下的教学工作,面对一大堆老旧的论文和不愿合作的学生。他不得不重新思考教学方法,最终把一些老旧的学生作文带回课堂,令学生们重新与自己的家族历史产生共鸣,建立了一种深厚的情感联系。
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同时也让他感受到作为教师带来的成就感。 关于如何平衡学生的情感需求与智力发展,麦考特分享了一则有趣的经历。他教过一班来自职业高中的女生,她们上课时专注于美容和打扮,而忽视了课堂内容。麦考特从中认识到,课堂不仅是学术知识的传授,也是学生们情感表达与社交互动的重要场所。他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慢慢找到了一种平衡,融入了生活与学习,无形中建立了与学生的信任关系。 谈及日常教学的琐碎与繁重,麦考特用幽默的口吻描绘了教师生活的辛苦。
要在上课间快速移动,进行考勤、发放通行证,面对一大堆需要批改的作业,不禁让人想到教师这个职业的繁重。而他还需克服内心的焦虑和压力,努力为每位孩子提供个性化的关注与反馈。他坦言,周日晚上是每位教师最艰难的时刻,因为那时总是堆满了准备批改的作业。 在这段访谈中,麦考特对教育的重要性做出了强有力的论述。如今,随着社会对教育越来越多的关注,麦考特提醒我们,孩子是国家最宝贵的资源,我们必须为他们提供优秀的教师与引导。正如他所说,“如果我们不精心培养他们,我们就是在毁灭未来。
”他呼吁社会对教师的重视,提高教师的薪酬和职业尊重,以便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投身教育事业。 针对改善全国学校的建议,麦考特强调了教师的声音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性。他对电视节目的吐槽更增强了他对教育现状的失望。许多关于教育的讨论中,缺乏教师的参与和声音,可见社会在许多情况下并没有真正重视教师的观点与经验。他认为,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聆听一线教师的声音,以便制定出贴合实际的政策和方案。 访谈最后,麦考特对未来的老师有着寄予厚望。
他相信,教育是一个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程,教师必须勇于探索与创新。因此,在这场关于教育、生命以及爱的访谈中,麦考特展示出了一位教育者的智慧与人文关怀,激励着更多有志投入教育事业的人去探索属于他们的教学之路。 总的来说,弗兰克·麦考特的故事是一个教育与人性融合的缩影。他的经历不仅让我们了解到教育的挑战与复杂,更让我们意识到优秀教师对每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如何改善教育质量、重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依旧是我们每一个人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