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银(UBS)作为全球著名的金融机构之一,近年来一直是金融市场关注的焦点。近日,瑞银首席财务官托德·塔克纳(Todd Tuckner)在柏林一次会议上公开表达了对瑞士政府新提出资本规则的失望,这一表态引起了业内广泛关注。瑞士政府提出的新资本监管措施预计会迫使瑞银这样的银行增加高达260亿美元的核心资本储备,这一规模的资本增加对银行的运营和资本配置带来了显著的压力。 塔克纳指出,作为一家全球领先银行,瑞银将积极参与与监管机构的政策沟通,力图在这一漫长且复杂的过程当中发挥建设性作用,以期实现更为合理和切合实际的资本要求。他表示,面对“极端资本措施”的风险,银行正在评估所有可能的方式以减轻相应负担。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直接关系着其风险抵御能力和长期稳健运营,也是监管机构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工具。
瑞士政府此次提出的更严格资本规则,主要针对递延税资产和软件资产的资本扣减问题,设想一个四年以上的渐进施行期。塔克纳认为这个阶段性过渡期是合理的,并重申瑞银对2025年资本回报和2026年业绩目标的信心。 此次资本规则的调整,是瑞士政府响应国际金融环境变化及银行业自我调整需求的体现。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资本充足率成为衡量银行安全性的重要指标。瑞银所在的瑞士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一直致力于保持监管框架的稳定性,同时确保银行系统的竞争力。但是,随着国际金融监管趋严,特别是在巴塞尔协议及其他多边监管政策影响下,瑞士加码资本要求,势必对银行的资本管理和业务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资本规则收紧对银行的多方面产生影响。首先,直接资本占用的增加会限制其可用于扩展信贷、投资及其他盈利业务的资金量,这可能影响银行的业务增长速度及盈利能力。其次,更高的资本要求意味着资金成本上升,银行可能需要调整资产组合,侧重于更为稳健的业务线,以应对资金结构变化。瑞银作为瑞士头号银行,其战略调整不仅影响公司自身,也具有一定的行业示范效应。 瑞银方面也表达了对规则透明度和最终实施细节的期待。资本规则制定和执行的时间表、具体计算方法以及相关调控措施等,都直接影响银行的风险管理和财务决策。
塔克纳强调,未来推动监管规则的透明度和可预见性,是银行业与监管机构合作的关键。 就资本监管趋势看,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银行业面临更加复杂的风险挑战。技术发展和数字化转型对传统银行业务结构产生颠覆,同时新兴风险如气候变化风险和网络安全风险逐渐纳入监管视野,进一步增加资本管理难度。与此同时,资本规定也在朝着更具弹性和风险敏感性的方向发展,强调资本与风险的匹配。 瑞银的回应体现出大型银行对监管环境变动的态度:一方面尊重和支持监管目标,即保护金融体系稳定,防范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也积极通过政策参与推动规则优化,避免过度资本占用影响业务创新与客户服务。 此外,瑞士作为全球重要金融市场,在国际资本流动和跨境金融合作中的地位,也使本土银行的资本规定需要平衡国家金融安全与全球市场竞争力。
瑞银希望通过持续沟通和协商,确保新规既能够保障风控稳健,又不至于降低其国际竞争地位。 新资本规定引发市场广泛关注的同时,也激发业界对于未来银行资本管理战略的深入思考。银行需要在稳健资本水平和业务灵活性之间寻找到最佳平衡点,实现合规同时保持业务活力。与此同时,资本充足率之外的风险管理措施,如流动性管理、资产负债匹配、压力测试等,也将进一步强化,形成多层次风险控制体系。 未来几年,瑞银以及其他大型银行将通过持续优化资本结构、创新金融产品、提升风险管理能力等方式,逐步适应更加严格的资本规定。数字化转型和科技创新亦为资本效率提升提供可能。
与此同时,监管部门也可能在征求市场反馈后,调整规则细节,以促进金融市场的平衡发展。 综上,瑞银财务主管对瑞士资本规则的失望不仅反映了当前监管环境的挑战,同时也展现了大型银行在全球资本市场中灵活应对变化、积极参与政策制定的积极姿态。随着监管体系日益完善,银行业的稳健运营与可持续发展得以保障,而金融创新与市场竞争亦将不断推进。瑞银及瑞士金融市场的未来在持续变革中充满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