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际糖价出现了明显的提升,纽约和伦敦的糖价均创下了近几周和几个月来的新高,受全球需求持续增强和供应预期紧张的双重影响,糖市正迎来一波调整期。糖价的波动不仅受到市场基本面的影响,还和各国政策、气候变化以及国际贸易动态息息相关。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糖消费正在回暖,尤其是亚洲和中东部分国家需求增长迅速,推动了糖价的积极表现。近期巴基斯坦和菲律宾等国家宣布大规模进口糖,均加剧了市场对供应紧张的担忧,使得糖价短期内上行空间扩大。巴基斯坦计划进口50万吨糖,菲律宾则拟进口42.4万吨,这一需求释放彰显出全球糖资源供求关系的复杂性与多变性。事实上,在过去数月中,糖价曾经历一波明显下跌,主要是因市场普遍预计2025/26糖产季将出现大规模供应过剩。
据商品交易商Czarnikow预测,全球糖供应可能出现750万吨的产量盈余,创近8年来最大幅度。美国农业部(USDA)的最新报告也显示,2025/26糖产量预计将达到189.318百万公吨,创历史新高,而全球糖库存水平也有望较上一年度增长7.5%。这表明从供给角度来看,糖市面临一定程度的压力,特别是在印度、巴西和泰国这些重要产糖国的表现备受关注。印度作为全球第二大糖生产国,其生产前景对糖价有着显著的影响。根据印度国家合作糖厂联合会的预测,2025/26产季印度糖产量将同比增长19%,达到3500万吨,得益于糖蔗种植面积扩大及充沛的降雨。此外,印度气象部门也发布了有利于糖蔗高产的气候预报,今年的季风降雨预计超过常年水平,6月降雨量已超出正常值9%,7月仍被预计为偏多降雨。
充足的水分供应有助于保证糖蔗的生长质量和产量,进一步增强印度糖产的竞争力。与此同时,巴西的糖产量也被普遍看好。巴西是全球最大糖出口国,其2025/26糖产量预计同比增长2.3%,达到4470万吨。得益于巴西甘蔗作物的良好状态及农业技术的进步,巴西供应端的稳定加剧了糖价上涨的复杂局面。泰国作为亚洲主要产糖国,其糖产预计小幅增长2%,达1030万吨,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全球供应量。尽管产量增多,但全球糖价近日的上涨反映出市场对未来供应不足的担忧以及需求端的强劲。
当前全球经济出现复苏迹象,消费者食品需求回升,尤其是饮料和甜品领域,对糖的需求提升明显。疫情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及消费升级趋势,也推动了糖消费的结构调整。另外,能源价格波动和生产成本上升也对糖价形成上行压力。糖主要作为甜味剂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工业,其价格涨跌直接影响终端产品的成本。从投资角度看,糖价的波动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因供应增长预期及大宗商品价格整体承压,糖价中长期趋势存在调整压力;另一方面,短期内因进口需求加大和气候不确定性,糖价仍有非理性上涨的可能。
市场参与者需密切关注各主要产糖国的产量报告、气象变化以及国际贸易政策动态。未来,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糖生产的不确定性加大,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可能对甘蔗产量产生较大冲击。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使得糖产区的生产周期和质量面临挑战,尤其是干旱与洪涝交替出现的局面加剧了供应链风险。再者,国际贸易壁垒和关税政策的调整亦是糖价变动的潜在因素。全球范围内对可持续农业和绿色生产的重视,使得糖产业结构可能发生深远变化,如何平衡环保要求与产量提升,是各国需要权衡的问题。此外,生物燃料乙醇的需求变动也会影响糖的供应结构。
巴西等国将甘蔗用于乙醇生产的比例调节,直接关系到糖出口量的供给波动,进一步加剧糖价波动。总结来看,尽管全球主要产糖国产量预计增长,但市场对未来供应紧张的担忧因需求持续增强和部分国家大规模进口计划而凸显。糖价的近期上涨反映了供需格局的动态变化,短期内价格波动仍将频繁。对于行业观察者和投资者而言,紧盯供需数据、气象信息及政策变动,将有助于捕捉糖价走势脉络。持续的供需紧张态势叠加全球经济复苏背景下,糖价上涨的趋势具有一定的支撑力度,但长期角度下,产能增长和库存累积又为价格形成压力。未来糖市走势仍将取决于多重因素综合作用,包括气候变化、国际贸易政策、能源市场变动及全球经济环境。
因而,基于当前市场表现的理性分析和风险控制,是有效应对糖价震荡的关键。